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病虫害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间作:合理的轮作或间作,可以增加土壤的利用率,并且有效地防治病虫害。2、合理施肥:合理施加肥料,不仅有利于植株的生长,还能增加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消毒、药物:植物栽种前,需将土壤消毒,并且还可以定期喷洒药物,降低病虫害产生的几率。
病虫害防治是为了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危害作物或人畜,而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一般可以分为采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和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
病虫害防治一般可以从分为四大类: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蔬菜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果树病虫害防治,不同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是不同的,要因地制宜,选择切实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小编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二、地下害虫如何防治
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等,危害多种作物。防治地下害虫,是夺取作物丰产的重要环节。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药剂拌种。 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50~60kg,拌小麦、玉米或高粱种子500~600kg,均匀喷洒,摊开晾干后即可播种。有效期30~35天,可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除草灭虫。 在春播作物出苗前或地老虎1~2龄幼虫盛发期,及时铲除田间杂草,减少幼虫早期食料。将杂草深埋或运出田外沤肥,消除产卵寄主。 3、撒施毒土。 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1500g拌细砂或细土375~450kg,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把药土施入,可防几类地下害虫。尤其是冬小麦返青或春播作物幼苗遭受蛴螬或金针虫危害,可用此法补救。 4、毒液灌根。 在地下害虫密度高的地块,可采用毒液灌根的方法防治害虫。如甜菜、玉米、花生等作物苗期受地老虎危害时,可用40%甲基异柳磷50~75g,对水50~75kg,从下午4时开始灌在苗根部,杀虫率达90%以上,兼治蛴螬和金针虫。 5、毒草诱杀。 将新鲜草或菜切碎,用50%辛硫磷100g加水2~2 5kg,喷在100kg草上,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诱杀地老虎。用1m左右长的新鲜杨树枝泡在稀释50倍的40%氧化乐果液中,10小时后取出,于晚间插入春播作物地内,每公顷150~225枝,诱杀金龟子效果好。 6、灌水灭虫。 有条件的地区,在地老虎发生后及时灌水,可收到一定效果。 7、黑光灯诱杀。 金龟子、地老虎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可于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 8、人工捕捉。 利用金龟子的假死进行扑打,保护树木不受危害,并减少土中蛴螬发生。在地老虎点片发生时,采用拨土捕捉,有一定效果。对蝼蛄也可进行人工捕捉,减轻危害。
三、请问如果不用杀虫剂灭虫如何防治病虫害
作物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农药用量和环境污染。
一、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
二、物理防治
利用器械或其他物理方法捕杀、防避或消除病虫害。分为捕杀法、诱杀法、遮断法、温度处理法、湿度处理法等。捕杀法即用手、铁丝刺杀或以捕虫网捕捉,或黏纸黏捕等。例如一般家庭所用的捕蝇纸、捕杀果蝇的黄色黏纸、防治蓟马的白色黏板和蓝色黏着带等。诱杀法利用昆虫的习性加以诱杀,常见的有诱虫灯、食饵,以麻布等缠绕于树干或将枯草落叶等堆置于农地内的伏诱法,利用捕蝇箱或捕虫瓶的器诱法等。遮断法常见有套袋、防虫网等。温度处理法即以日晒、火烧或加热等方法使害虫、害菌等无法生存繁殖。湿度处理法常用的有干燥法和浸水法。
三、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天敌是生物治虫的有效措施,成本低、效果好、节省农药、保护环境。在自然界天敌数量较低的情况下可人工大量繁殖天敌进行释放以提高天敌密度,发挥天敌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生物农药如农用抗生素、微生物制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天敌昆虫等的广泛利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了环境。
四、化学防治
施用化学农药必须尽量满足三个条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安全、合理的施药方法。推广该项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推广节药型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机械时,应以病虫害防治效果为中心,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基础上采取节药措施。
第二,盲目用药是造成农药浪费和过量用药的主要原因,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制订防治指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生物防治见效慢,不易为农民接受,在推广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要有信心和耐心。
第四,农业推广项目要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联合,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才能起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