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的种植黄花菜的种植
黄花菜的种植黄花菜的种植
关于黄花菜的种植,黄花菜的种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黄花菜又名萱草菜、金针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宿根多年生的一种三倍体草本植物。
2、只开花,不结果,无性繁殖。
3、以花为食用部分,可以鲜炒,也可以制成干制品,用温水浸泡后炒食、做汤或水焯后凉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并具有安神、定惊、催眠、清热、消炎之功效。
4、黄花菜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种植面积大,是一种栽培管理容易、收益时间长、效益高的经济作物。
5、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6、(1)地点选择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贫瘠,适应性强,不管是黏壤土还是沙壤土均能良好生长,无论山坡,平地都可以种植,但肥沃土壤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7、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不积水的地块。
8、(2)施足基肥栽植时,先开好深15~20厘米、宽20~30厘米的穴,每40穴施入腐熟猪牛粪50千克、复合肥1千克,施后把基肥与穴土拌匀。
9、(3)苗根修剪将生长5~6年的大丛黄花菜头挖起,分割成2~4个单株为一丛备用,并剪去肉质根,只保留1~2层新根,新根长4~5厘米,同时将“根豆”和根部的黑须剪掉。
10、这样有利于栽后新根群的旺盛发育。
11、(4)适时移栽从采摘结束至翌年2月均可移栽,但以白露和立春2个节气移栽较好。
12、尤其白露移栽,尚有充足的雨量和适宜的气温,植株能够进入2次长叶期,有利于分株繁殖,栽后成活率高,当年就可长出3~5个新芽,翌年即可以有一定的产量。
13、(5)合理密植根据梯园的宽窄,采取单行栽植或宽窄行栽植。
14、单行栽植:行距80~90厘米、丛距30~35厘米,每丛栽2~4片(株)苗,丛内株距4~5厘米,每丛栽3片苗的呈三角形排列,栽4片苗的呈正方形排列。
15、宽窄行栽植:一般宽行行距80~100厘米,窄行行距60~70厘米,丛距35~40厘米。
16、也可以种植在山坡梯园的前崖,园内套种其他作物,穴距为30~40厘米。
17、(6)栽植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
18、过深分蘖慢,进入盛产期要迟1~2年;过浅植株矮小,分蘖细弱,容易早衰,而且遇干旱易影响出苗。
19、移栽后应及时浇水,移栽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70%~80%。
20、(7)适时追肥在春季萌发第1轮新叶时,亩用腐熟的人粪尿500千克加复合肥5千克兑水浇穴,结合中耕培土施春苗肥,使幼苗发育茂盛,生长整齐;4月中旬施抽薹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左右,为抽薹打下基础;5月中、下旬结合中耕施催蕾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左右,促使花茎抽生,为现蕾创造条件;采摘完后及时割叶施冬苗肥,亩施人粪尿150~200千克、速效化肥10千克。
21、施肥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掌握“差苗多施,壮苗少施,瘦地多施,肥地少施,晴天水施,雨天干施”的原则。
22、(8)堆蔸培肥黄花菜根系每年从新生的基节上发生,有逐渐向上生长的趋势。
23、因此,在冬苗枯死后,应随即用肥土堆蔸,有利新根生长。
24、新植的不必堆蔸。
25、堆蔸以肥沃的塘泥、河泥最好,田泥、菜园土次之。
26、(9)更新复壮黄花菜栽植一定年限后,因肥水条件差、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地上部分蘖成密集的株丛,地下部产生许多粗糙而肥大的肉质根,这时花蕾减少,采摘期缩短,产量下降,需要更新。
27、更新方法:采收完成后,结合秋季大中耕,在每丛植株的一侧连根挖掉1/3的老株,促进整个植株发生新的分蘖,萌发新根,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3~4年后用同样的方法复壮另一侧。
28、1~2年后再将剩余的蔸全部挖掉,并深翻土。
29、(10)病虫害防治黄花菜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锈病、炭疽病和茎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蓟马、潜叶蝇等。
30、防治病虫害,要搞好农业防治,在黄花菜采摘完后,地上部随即枯死,应及时割蔸并运离黄花菜地外,以减少菌源、虫源;搞好黄花菜的追肥、冬培工作,以增强抗病能力;适时更新复壮老蔸;选用抗病品种等。
31、适时用药防治,病害可用75%的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可用艾美乐3000倍喷雾防治。
黄花菜锈病病症及防治方法
锈病是黄花菜上一种重要病害。发病严重地区,叶片发病率常在5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00%,一般年份减产10%,严重可达30%以上。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黄花菜锈病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黄花菜锈病的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花薹。叶片染病,前期叶背散生橘红色疱斑,孢斑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堆。后期叶面散生黑色冬孢子堆,但在南方,冬孢子堆不一定产生。
黄花菜锈病的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的黄花菜双胞柄锈菌[PucciniahemerocallidisThüm.]在北方,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株上及病残体上越冬;在南方,病菌以夏孢子在寄主间辗转传播侵染危害,并无明显越冬期。适温(25―28℃)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病害发生蔓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质瘦薄,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皆易加重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茶子花(扫子花)、红筋花等品种抗性较弱,发病早而重,荆州花、猛子花(棒槌花)等品种抗性较强,发病迟、受害轻。
黄花菜锈病的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抵抗力(参照黄花菜炭疽病栽培防病的做法)。
(3)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在当地病害发生流行季节,加强巡查,一旦发现零星初发病株,除剪除病叶或割除病株烧毁外,应喷药封锁发病中心,把病害消灭在点片阶段。用药可参照芦笋锈病的防治和枸杞白粉病的防治。
黄花菜的主要病虫害 病害:叶斑病、锈病、叶枯病等。
2.防治方法
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
化学药剂防治叶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2次。
锈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次。
叶枯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次。
黄花菜的采摘与加工 一、黄花菜的采摘
(一)采摘时间 黄花菜采摘期,在大同县从6月下旬开始到8月上旬结束,历时40多天。在采摘期每天采摘应在上午5—10时为宜。
(二)采摘方法 采摘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花柄,从花蒂和苔梗连接处轻轻折断,边采摘边装在篓内。
(三)采摘的标准 采早了,花蕾未长足,分量轻,产量低,蒸制后条子细小褐色,质量差。采迟了花蕾裂嘴或开放,干制后不仅产量低,品质也差,因此适宜采摘的花蕾从外观上看个大饱满,质地松,花嘴欲裂未裂,色泽发黄,三条接缝十分明显。
二、黄花菜的加工
黄花菜的加工按顺序分蒸制或腌制、干燥、分级、包装四道工序。
(一)蒸制黄花菜采摘后,应及时进行蒸制。
1.蒸房建设。蒸房由一口大铁锅和在锅台上建一间小房组成。房的侧面和顶棚封闭,正面开门,房内用架杆分3—4层,每层摆2个筛,在房一侧上下各插入一支0—100℃温度计,用煤做燃料。
2.蒸制。先将鲜黄花放在筛里,每个筛放5—6kg,厚度12—15cm,要求中间略高,四周稍低,呈馒头状,再将中间轻扒个凹,要装得蓬蓬松松,以便受热均匀,成熟度一致。装好后,把筛放在蒸房里,关上门,灶生火。通过锅里的水产生热气,来提高蒸房的温度,当温度达到70—75℃时,维持3—5分钟即熟。
3.蒸制好的菜,花蕾上布满小水珠。由黄绿转为淡黄浅绿色,蓬松花堆下陷1/3—1/2;摸花身发软,竖起花柄稍弯曲;搓花蕾有响声,里生外熟;蒸好的花蕾干菜率16%—20%,5—6kg鲜菜出1kg干菜,好的干菜条状肉厚、色泽金黄、油性大,回潮性强,含糖多,味道美,商品性好。
(二)腌制从1993年由台商引进该技术,就地收购,就地腌制。刚开始是把添加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然后把鲜黄花放进去进行腌制。近几年这一技术进一步得到改进,具体方法是:将食用添加剂焦亚硫酸钠与采摘或收购的鲜黄花,按3%—3.5%的比例,直接拌均匀,装在密闭的容器里(大瓮或塑料袋),放在温室或光线充足的地方腌制24小时,捞出控去水分,即可干燥。这种方法较传统蒸制法操作简便、省工、省燃料,干制后的黄花色泽金黄,加工后没有油条或青条商品性好,加工不受数量多少限制,少则几公斤多则几百公斤均可进行,特别是阴雨天不会造成大量花蕾霉烂。
(三)注意事项
1.在腌制过程中,在20—6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出芽率增加。
2.严格控制添加剂焦亚硫酸钠的用量,在阴雨天黄花菜不能及时干燥,延长腌制时间,焦亚硫酸钠应以4%为好。
3.添加剂焦亚硫酸钠在腌制过程中分解的SO1,对金属设备有腐蚀作用,因此在加工中不要使用金属容器及器械。
4.食用前,要将黄花菜用热水洗2—3次。
(四)干燥 干燥后的花蕾水分散发,品质稳定,便于贮运销售。
1.阴凉休汗。蒸好的花蕾,最好保持原状,不要立即出筛,如果筛少周转不开时,也可将花蕾顺倒在晒席上凉过心,但不要将筛反倒。这样再摊晒时,就不易发馊、变形、干后条子直粗、味道好,把筛放在阴凉通风处1—2小时,利用余热进一步熟透熟匀,使表皮上的糖分收敛转化,熟度均匀,色泽美观。
2.晒干。制成木架、南低北高,把准备好的苇席钉上,制成晒床,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然后将凉过心的黄花菜或腌制好的黄花菜均匀地摊在苇席上,每天翻动1—2次,第一天要用双席对翻。即用一个空席盖在晒床上,夹住翻转,既快又不粘席,花蕾干后粗直不弯曲。尚未半干时不能手翻,以防干后卷曲,一般两天即可晒干。晒好的菜用手握不发脆,松手后自然散开。
(五)分级
1.一等菜。色泽金黄,油性大,条子长粗壮均匀,少量裂嘴不超过1cm,无霉变、无杂质、无虫蛀。
2.二等菜。色泽黄,油性中,条子粗壮均匀,少量裂嘴不超过1.5cm,半截轻油条不超过5%,无霉变、无杂质、无虫蛀。
3.三等菜。色泽淡黄,油性少,条子细短,裂嘴多,半截油条菜不超过10%,无霉变、无杂质、无虫蛀。
(六)包装
包装是黄花菜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销售,好的包装,迎合了顾客忙里,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好的产吕能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包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黄花菜加工上非常注重包装,首先将分好等级的黄花菜一根一根捋直,采取100g、250g、350g、450g包装,然后10袋成箱,从内到外非常精制美观,以大同金菜牌、吴天牌发往各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