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树烂根病害怎么治
一、杨梅树烂根病害怎么治
种植果树的人都知道,每年的四五月份,各种果树的枝干会出现一种症状,那就是主枝、侧枝、辅养枝等叶片突然枯萎,就像开水烫过一样,杨梅树也会有这种情况,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又该如何防治?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讲:
一、果树烂根表现症状
从根部观察,凡地上哪一个主枝发病,地下部和主枝相应的根上就烂根。烂根后,根皮呈褐色,根皮和木质部分脱离。
二、果树出现烂根的原因
1、果园长期不进行深翻,土壤条件不良,土壤湿度过大。
2、增施有机肥料太少或过多,果树缺乏营养,生长衰弱,或是肥料烧伤。
3、土壤粘重板结,空隙度小,通气不良,根系不能很好生长,给烂根病菌造成了生存发展的有利条件。
4、果树根系腐烂,会导致树势衰弱,从而引发其他生理性病害,因此要加强管理,注意防治。
三、果树烂根的防治方法
1、刨根晒根。把病根刨出,使根外露,要是根腐病导致的烂根,因为根腐病菌属于嫌气性病菌,会通过空气接触和利用太阳紫外线,这些都能起到抑制病菌繁殖和杀灭病菌的作用。
2、注重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只要根系生命力旺盛,能不断地长出新根,烂根症状就会减轻,切记施肥一定要注意量!也可以用生物菌剂进行灌根,如枯草芽孢杆菌、芸苔素和及时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具有抑制病菌繁殖,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
3、秋施基肥:最好采用行间开沟施肥的方式,开沟能够大量切断根系,相当于对根系进行修剪。切断的根系在秋季发根高峰期会大量长出新根,这与衰老树的更新修剪的原理是相似的。
4、科学浇水:尤其是黄粘土质果园、盐碱板结土质果园,夏季下雨后或浇灌以后,很容易使土壤板结,所以在每次雨后和浇水后,都进行中耕,以疏松土壤。确实需要浇水时,应只浇行间,靠近主干部位尽量不浇水,以利土壤透气,满足根系有氧呼吸对空气的需求。
5、药剂防治:在有病的树下,挖环状沟,用药剂灌根。
杨梅树病虫害怎么防治?打什么药?
1、杨梅的主要病害为褐斑病,又名炭疽病,是为害杨梅叶片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造成大量落叶,引起树体营养不足,最终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发病,以树冠荫蔽,阳光不足,土壤瘠薄、钾肥和有机质肥料缺乏的地块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清园。秋冬季节,结合修剪,集中烧毁或深埋病叶、病虫枝。
(2)加强培养管理:在生长季节的管理中,合科合理地加强土、肥、水管理,同时结合修剪改善树体得通风透光条件。(3)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即花期结束后每亩喷雾1500克波美1度石硫合剂水剂进行防治。
2、杨梅主要虫害为粉虱,为害幼嫩的新梢叶片,以6、7月发生较严重。
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天敌瓢虫、小蜂等天敌,实施以虫治虫。
(2)冬春修剪时,剪除枯死枝及虫密度大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3)喷药防治:虫害发生严重的7月份,每亩使用4.5%氯氰菊酯乳油进行喷雾防治,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可以用甲基托布津或恶霉灵,600倍液灌根试一下。
刨根晒根。把病根刨出,使根外露,要是根腐病导致的烂根,因为根腐病菌属于嫌气性病菌,会通过空气接触和利用太阳紫外线,这些都能起到抑制病菌繁殖和杀灭病菌的作用。
杨梅树烂根的病毒会是怎样根下有虫
二、如何管理杨梅树?
1、合理修剪
在对杨告差粗梅树施肥的同时,可结合对树枝进行合理修剪,去掉病虫枝、弱枝、枯枝、荫蔽枝,适当开天窗,以使树冠通风透光,多发秋梢,提高秋梢质量,减少大小年结果的幅度。
对修剪后的伤口要及时庆皮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健康愈合。
2、培土施肥
当年抽发的杨梅秋梢是翌年杨梅植株的有效结果母枝,故采果后15-20天内应施好秋梢肥。杨梅根系较浅,土壤易被雨水冲刷,管理上常结合施肥进行培土、覆草,施肥方法采用逐年挖穴深施,少量多餐施肥法,以有机肥为主,其次钾肥,控制磷肥,培养地力,促进根系生长。
3、清扫落叶
杨梅树采果后,应立即做好清园袜镇工作,将果树落叶清扫并深埋入土。这样,一则可以松土保湿养树,二则可以减轻病虫为害。然后全园喷洒“护树将军”,消毒杀菌、保温防冻。
4、控梢促花
对于幼树生长旺,不易形成花芽,投产较迟的杨梅树,应采用控梢的方法,促进形成花芽,达到早结果且丰产。
5、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的主要病虫害有:牡蛎蚧、长白蚧、卷叶蛾、避债虫、白蚁及褐斑病、癌肿病等。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或用灯笼诱杀;大量发生时,可使用药剂。
6、注意防寒
给杨梅树防寒可靠枝束叶覆草。主干束草,并将大枝靠拢,可提高温度2-4℃。
三、杨梅树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做好杨梅树近期的管理工作,是确保大年杨梅增大果形、增进品质、减少采前落果,并提高小年座果率的关键。措施主要有二:
施好壮果促梢肥
施肥时间在4月底至5月初。肥料宜选用含钾速效肥,如硫酸钾等。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氯化钾。根据树冠大小、树势强弱而不同,每株施肥0.5—1公斤。施肥时,沿树冠滴水线附近,开一条20—30厘米宽的浅沟,施入肥料。
防治病虫害
杨梅病害以褐斑病和赤衣病为主,虫害以蛾类和蚧壳虫为主。具体防治措施:
杨梅褐斑病:4月底至5月上中旬杨梅生长季节,分别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共喷2次。
杨梅赤衣病:每年4—7月为该病的发病期,此时应根据气温高低,选用20%纹达克(或灭枯灵)1000—1500倍液喷雾,每隔23—30天喷一次,共喷3—4次。
杨梅毛虫、小蓑蛾和枯叶蛾:主要为害新梢嫩叶,发现幼虫为害时,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40%虫不乐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同时在幼龄树上人工摘除虫囊。
蚧壳虫:蚧壳虫为害严重时,应在5—6月间用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或35%快克乳油1000倍液喷雾,以杀灭蚧壳虫的第一代若虫。
栽植于土层深厚肥沃地块上的杨梅,如任其自然生长,会出现营养生长过旺,导致树体营养大多被枝叶生长消耗,从而引起花芽形成少或难以形成,树体进入结果期迟或产量低等现象。怎样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以下四法供参考。
1、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用量。6月底—7月初施采果肥时,可每株施用草木灰10—15公斤和过磷酸钙0.5公斤,或复合肥1—1.5公斤。
2、断根处理。夏末秋初,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深30—40厘米的沟断根,可抑制枝条生长,促进结果。
3、环割。大型枝梢于4月(谢花末期至第一次生理落果前)进行螺纹状环割(只将皮层切断而不剥去)。
4、树盘土施多效唑。10月上旬-翌年3月中旬,大树每株施100克左右、小树每株施50克左右多效唑。方法是将树冠以内的土壤扒开(其深度以见细根为度)。将多效唑与少量细土混合后,均匀地撒在树盘下,盖土即可。多效唑土施后要隔4—5年才能再施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