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腐病害的病原?
一、杆腐病害的病原?
大,会的
秆腐病主要为害植株下部叶鞘和茎秆,叶鞘初呈黑色块状小斑,后向上下和内侧扩张,形成黑色纵向线条乃至黑色大斑块。病菌由叶鞘进而入侵茎杆,亦形成黑色条状病斑,继续扩展,终致茎杆下部成段变黑软腐。剖视病秆,可见其内腔充满菌丝并密生大量针头状的黑色小菌核。
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症状相似,侵害稻株下部叶鞘和茎秆,初在近水面叶鞘上生褐色小斑,后扩展为黑色纵向坏死线及黑色大斑,上生稀薄浅灰色霉层,病鞘内常有菌丝块。小黑菌核病不形成菌丝块,黑线也较浅。病斑继续扩展使茎基成段变黑软腐,病部呈灰白色或红褐色而腐朽。剥检茎秆,腔内充满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小菌核。侵染穗颈,引起穗枯。
二、归纳各类病原物所致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感病植物在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干扰下,其生理、组织结构和形态上所发生的病变特征。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病变,称为宏观症状;借助显微镜才能辨别的病变,称为微观症状。微观症状多应用于病细胞或病组织的研究范围内,只在植物的病毒病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观察韧皮部中有无坏死细胞,筛管和导管中有无增生结构,以及在感染病毒病的病细胞中出现的各种内含体的形态和类型等。
因寄主植物和病原物所表现的特征不同,宏观症状常分为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
病状感病植物的外部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变色指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也有的表现为紫色或红色等其他色泽的变化,叶色变深成蓝绿色或叶片表面呈金属光泽(银叶病)等。叶片上不均匀的变色,如常见的花叶,是由不规则的深浅绿或黄绿相间形成的。变色部分呈不规则斑块的为斑驳,呈环状的为环斑或几个环斑组成的同心斑和线条状变色的线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症状是在平行叶脉间出现条纹或条点等不规则变色。沿叶脉变色的症状有脉带和脉明,花部颜色的变化有花色变绿等。变色症状是由于叶绿素或其他色素受破坏或抑制所致。常表现于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如土壤中缺铁时植物褪绿,缺氮则黄化,土壤中积累盐碱太多或含其他有毒物质导致植株发黄或变红等。有些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
坏死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症状表现因坏死部位不同而异。叶片上的局部坏死称叶斑;有各种形状和表现:呈轮纹的为坏死环斑或轮纹斑;而蚀纹则仅是表皮细胞的坏死,不同形状的蚀纹又分别称为线纹和橡叶纹等。坏死的叶斑组织脱落即形成穿孔。各种器官均可产生局部坏死,如茎部的条斑坏死(幼苗茎基坏死表现为立枯或猝倒)、果实上的坏死等。内部组织的坏死有块茎内的褐斑、网腐和黑心,维管束的褐死和韧皮部坏死以及果实苦陷等。
腐烂整个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和消解。植物的根、茎、花、果实都可发生,尤易见于幼嫩组织。组织腐烂时可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细胞消解较慢时则腐烂组织中的水分会及时蒸发而形成干腐,如果实受侵染腐烂后形成的僵果即是。反之,如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或软腐。一些病原细菌和真菌可分泌果胶酶,使连结细胞的中胶层分解,导致细胞离析、内含物死亡或分解。从受害部位的细胞或组织中流出分解产物的情况,称异常分泌,其性质与腐烂相似。病部流出胶体物的称流胶;松柏科植物反常溢出树脂的称流脂;流出乳状液的称流乳;流出不能凝固的树液时称流液。
萎蔫植病中的萎蔫是植物输导系统被病原物毒害或病组织的产物阻塞造成的不可逆性萎蔫。一般根或主茎的维管束受害引起的萎蔫多是全株性的,分枝叶柄或部分叶脉的维管束受害则是局部性的。
畸形感病植物组织和器官所发生的皱缩、卷曲、矮缩、丛簇、丛枝、发根、肿瘤、花器和种子变态等现象。矮缩是全株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丛簇只是主轴节间的缩短,或节间的数目也同时减少,但叶片的大小仍正常。枝条不正常的增多形成丛枝,根的增多或不正常的过度分根形成发根,肿瘤在根、茎、叶上均有发生。茎和叶脉上可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如耳突、疱疹、刺疣以及器官的增生等。此外植株还会产生生长习性或对称性的改变,如由匍匐性变为直立性等。叶子受病后发生的病变也很多,如叶片变小,全缘叶变为缺刻叶,叶面高低不平形成的皱缩叶,叶片沿主脉向上或向下翻卷形成的卷叶等。花的各部分变为绿色叶片状的叶变等则是一些特殊的变化。
病征病原物在病株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主要有:①霉状物。感病部位产生的各种霉层,其颜色、质地和结构等变化较大,如霜霉、绵霉、绿霉、青霉、灰霉、黑霉、红霉等。②粉状物。病部产生的白色或黑色粉状物。白色粉状物多见于病部表面;黑色粉状物多见于植物器官或组织被破坏之后。③锈粉状物。病部表面形成一堆堆的小疱状物,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④粒状物。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情况差异很大的颗粒状物,有的是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不易与组织分离,为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有的是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颗粒,为真菌菌核。⑤根状菌索。感病植物根部以及附近的土壤中产生的紫色线索状物。⑥菌脓。病部产生的胶粘脓状物,干燥后形成白色的薄膜或黄褐色的胶粒,是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病征。发生机制植物受病后表现各种症状是因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破坏而变质所致。许多真菌和细菌以及线虫能分泌多种酶,可使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分解和受到破坏,从而造成坏死或腐烂。
三、园林树木的病害种类和虫害种类?
园林植物虫害主要分为;食叶性害虫、刺吸性害虫、蛀干性害虫、地下害虫。
园林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其中侵染性病害是园林植物上最常见的病害。根据病原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四、地黄的常见病害症状?
地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地黄的种植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其中重要有斑枯病、枯萎病、病毒病、轮纹病等,严重影响地黄的品质和产量,需要及时防治。
一地黄斑枯病
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2mm,褐色,或中央色稍淡,边缘呈淡绿色,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多排列成轮纹状,病斑不断扩大。发生严惩时病斑朴素成片,引起植株叶片干枯。
病菌是以分季孢子器随着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分季孢子器遇水释放出分季孢子,随着水滴飞溅传播,侵染叶片并发病:病斑上产生新的分季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又引起多次再侵染,导致病害蔓延。雨后高温高湿有利于斑枯病发生,7-9月为发病盛期。
雨后高温高湿有利于斑枯病发生,7-9月为发病盛期。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叶,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选栽抗病品种小黑英、北京2号等。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1:150波尔多等药剂喷雾2-3次,间隔10-15天。
二地黄轮纹病
中文名称:地黄轮纹病
分类属性: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
分布区域:河南、河北、宁夏等地区。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较大,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12mm,淡褐色,具明显同心轮纹,边缘色深,或受所限呈半圆形或多半圆形:后期病斑易破裂,上散生暗褐色小点,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形态特征:病菌经分季孢子器随病枯叶落入土壤中越冬,翌春分季孢子器遇水后释放大量分季孢子,借风雨飞溅传播,引起初侵染。
发病特点:生长季病叶上产生的分季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季节和多雨年份发生严重。6-8月为发病盛期。
三地黄病毒病
发病症状:
地黄病毒病侵染地黄的病毒主要为烟草花叶病毒,侵染之后,地黄部分或整株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或黄色斑,叶脉隆起,叶面凹凸不平,呈皱缩状。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片皱缩,整个植株瘦弱。花叶症状可分为两类,一类病症较轻,变淡,呈黄绿色斑点或斑块,另一类病症较重,呈多角形病斑。在夏季高温期间隐症,而天气转凉后再现症状。病害主要表现是花叶,也称"黄斑"被害叶片黄绿相间,病株叶片变小,对光有透明的花叶斑点。根茎变细。黄斑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五、玉米的病害有哪些症状?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在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感染,主要在中后期形成危害,特别是抽穗后逐渐加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受害植株严重时会全株枯死。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洒20%菌灭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六、黄精叶片病害的症状图片?
1、黄精黑斑病:
黄精主要病害,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从叶尖出现不规则黄褐色斑,病健部交界处有紫红色边缘;以后病斑向下蔓延,雨季则更严重。病部叶片枯黄。
2、黄精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由基部开始,叶面出现褪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1cm2左右,中间淡白色,边缘褐色,靠健康组织处有明显黄晕,病斑形似眼状。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愈合引起叶枯死,并可逐渐向上蔓延 最后全株叶片枯死脱落。该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
3、黄精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亦可感染。感病后叶尖、叶缘先出现病斑。初为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椭圆形或半圆形,黑褐色,病斑中部稍微下陷,常穿孔脱落,边缘略隆起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小黑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真菌。
七、荔枝树病害的症状?
1. 有很多种。2. 原因是荔枝树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比如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这些病害会导致荔枝树出现不同的症状,如叶片出现斑点、枯黄、萎蔫,树干出现溃烂、腐烂等。3. 还包括果实变形、腐烂,树叶变黄、掉落等。不同的病害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荔枝树病害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进行判断和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病害对荔枝树的危害,保证荔枝树的健康生长。
八、植物病害症状对病害的诊断有什么作用?
症状是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病害诊断中是十分有用的。
九、常见的树木病害有哪些
自然界中的树木也不例外,常常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知道了常见的树木病害,我们才能对症下药,科学防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树木病害有哪些。
1. 根部病害
根部病害是树木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根部病害主要包括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缠根以及围根等。这些病害都会对树木的根系造成严重伤害,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树木疾病,会导致树木的根部腐烂,进而影响其吸水和养分吸收能力。常见的根腐病有褐根病、白腐病等。
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根部病害,在树木的根部形成结节,阻碍树木正常的茎叶生长。
缠根是由树木的根系过度生长而缠绕自身的现象,导致根部供水不足,树木生长受限。
围根是指树木的根部在围墙、地砖等硬质物体周围过度生长,造成根部受限,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2. 叶部病害
叶部病害是树木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主要包括叶霉病、叶斑病、叶枯病等。这些病害会导致树木叶片枯黄、凋落,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的正常吸收。
叶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有白粉病、黑斑病等。叶片上会形成霉菌覆盖的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落。
叶斑病主要由细菌、真菌等引起,会在叶片上形成斑点、斑块,影响叶片的正常功能。
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树木的叶片发黄、枯萎,最终造成叶片凋落。
3. 枝干病害
枝干病害主要包括炭疽病、溃疡病等,这些病害会导致树木的枝干出现病斑、病溃和枯死现象。
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会在树木的枝干上形成黑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枝干烂死。
溃疡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会在树木的枝干上形成溃疡样的病痕,严重时会导致枝干枯死。
4. 树皮病害
树皮病害是树木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主要包括树皮剥落病、病斑等。这些病害会导致树木的树皮受损,进而影响树木的营养传导和生长发育。
树皮剥落病是由真菌、昆虫等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树木的树皮剥落,暴露出内部的木质部,影响树木的抗风能力。
病斑是树木树皮上出现的病痕,常见的有橄榄褐斑、溃疡病斑等,会导致树木的树皮损伤,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5. 全身病害
全身病害是指病菌、病毒等通过树木内部组织传播而引起的病害,这些病害会直接影响树木的整体健康状况。
植株萎蔫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树木生长缓慢,呈现萎蔫、叶片变黄等症状。
螨虫侵袭是树木遭受的常见全身病害之一,螨虫寄生在树木体内,会导致叶片残缺、卷曲等现象。
炭疽病同样可以通过树木内部组织传播,不仅影响枝干,还会感染树木的全身,导致树木整体出现病斑、凋落等症状。
以上就是常见的树木病害类别,树木遭受病害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害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树木的健康成长。
十、咽炎:症状和疾病原因解析
了解咽炎的症状和可能原因
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喉部疼痛、喉咙灼热感、咽部干燥、咳嗽、咽部痒和声音嘶哑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咽炎的症状以及可能导致咽炎的原因,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咽炎。
咽炎的常见症状
1. 喉咙疼痛:咽炎患者经常感到喉咙疼痛,疼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剧烈疼痛不一。
2. 喉咙灼热感:咽炎患者常常感到喉咙像被火烧一样灼热。
3. 咽部干燥:咽炎患者喉部黏膜分泌减少,导致咽部干燥不适。
4. 咳嗽:咽喉刺激引起的干咳是咽炎常见症状之一。
5. 咽部痒:咽炎患者喉部有痒感,经常会喉咙发痒难忍。
6. 声音嘶哑:咽炎病人的声音常常变得沙哑。
咽炎的可能原因
1. 病毒感染:咽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2.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也可以导致咽炎。
3. 长时间使用嗓子:频繁使用声带,如长时间大声喊叫、唱歌等,会导致喉部过度使用,从而引起咽炎。
4. 干燥环境:长时间处于干燥的环境中,喉部黏膜容易出现干燥,从而诱发咽炎。
5. 酸碱刺激:食物或饮料中的酸碱物质,如辛辣食物、酒精、咖啡等,会对咽喉黏膜产生刺激,引发咽炎。
了解了咽炎的症状和可能的原因,希望读者能够更加重视咽炎的预防和治疗。如果出现咽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感谢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咽炎,增加对咽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