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虫养殖方法?
一、小黄虫养殖方法?
(一)成虫期 蛹羽化成虫的过程大约3-7天,头、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后羽出。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刚羽化的成虫很稚嫩,不大活动,约5天后体色变深,鞘翅变硬。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就可以换盘。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5-7天换一次卵盘。成虫存活期在50天左右,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子和菜,也可增加点鱼粉。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二)卵期 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要注意观察,不宜翻动,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1龄虫已经诞生了。
(三)幼虫期 卵孵化到幼虫,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而各龄幼虫都是中国林蛙最好饲料。
成虫产卵的盘,孵化7-9天后,待虫体蜕皮体长达0.5厘米以上时,再添加麦麸子和鲜菜。每个木盘中放幼虫1公斤,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要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及时分盘。
麦麸子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因此饲料要保持自然温度。在正常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幼虫多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60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净幼虫放入木盘上架。
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脱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幼虫期要蜕7次皮,每蜕一次皮,虫体长大,幼虫长1龄。平均9天蜕一次皮。幼虫蜕皮时,表皮先从胸背缝裂开,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乳白色,表皮细嫩。
(四)蛹期 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在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在蜕最后一次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刚化成的蛹为白黄色,蛹体稍长,腹节蠕动,逐渐蛹体缩短,变成暗黄色。
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刚化成蛹与幼虫混在一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
二、赤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赤虫是指摇蚊幼虫。
摇蚊幼虫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据一般估计,摇蚊的种类大约可占湖泊生物区系的25%。个体数量常极为众多,栖息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万只幼虫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摇蚊为双翅目(Diptra)摇蚊科(Chironmidae)昆虫, 在全球已知分布约有400属, 其数量巨大,常是淡水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昆虫, 几乎遍及所有的淡水环境。摇蚊分属昆虫双翅目摇蚊科,由于身体内含有血红蛋白而成红色。
摇蚊的生活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虫体含干物质为1.4%;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41%~62%,
脂肪为2%~8%,热量为4卡/克。摇蚊幼虫可作为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生物饵料,特别是在鳝苗、蟹苗的培育及稚鳖的饲养过程中,大量投喂摇蚊幼虫,具有重要作用:摇蚊幼虫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能促进经济动物幼体的生长发育;不会引起饲养池的水质污染;残存于饲养池中的摇蚊幼虫不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危害,因其大量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三、青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育种田设置
首先就要先建设育种田,豆青虫养殖要选择地势较高,向阳避风,排水通风的田块拿来做育种田,注意育种田长宽大概3米;然后要将田四周用细密的网子围住,通常高度要超过1米,低于1米容易逃走;选好地后在5月底整地,施肥后6月种上大豆。
2、幼虫放养
我们选择种虫一般可以去野外捕捉老熟幼虫后放进田中饲养,一般1平米的育种田大概要饲养野生80条幼虫,然后幼虫可以采食种下的大豆,在一段时间采食后9月就会开始入土休眠。然后割去大豆,不翻耕,保持环境。此外,要是嫌麻烦,直接购买幼虫放养也是可以的。
3、化蛹孵化
在4月份时气温开始回升,幼虫开始在土中化蛹,这幼虫化蛹期间要重新种上大豆,等到6月就会羽化成虫,之后就开始产卵,卵一般产在大豆叶背,成虫交配后三小时就产卵,一只成虫一次产卵200多粒,7月虫卵基本都会孵化。
4、分池饲养
化蛹前种植大豆给其食用,可以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室内饲养,采摘新鲜豆叶子就可以撒施喂养,喂养叶子根据幼虫虫龄增加而增加;注意就要分池饲养,还要在池上覆盖纱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逃跑。
5、养殖留种
留种是为了来年的繁殖,每年养殖都需要这样留种,这样能降低养殖成本,也能最大程度的控制成虫品质;到了九月份时,选择健壮的老熟幼虫放到育种田里去让它们过冬,来年时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孵化出新的幼虫。
综上所述,豆青虫的营养价值高,目前的需求量大,如果有想创业搞养殖赚钱的农民,豆青虫养殖这个项目也是值得考虑的。
四、虫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人工养殖
【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收蚁】:
感
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
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相对湿度85%。
2.
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kg;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kg;3龄用自
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kg;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
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
(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大蚕的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3.
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
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
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5.
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
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
4~5天即可采茧出售。
五、竹叶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竹虫一般一年发生一代,在蛹里过冬,四月会羽化成小蜂交配,然后产卵毛竹里面。
2.竹虫以竹子为食,要有一片好的竹子,来保证食物来源。
3.雌虫每次的话产卵一粒,有20到50粒,把卵孵化成幼虫一般要二到五天。
4.成虫一般六月就可以了,产完卵之后可以捕捉。
5.养殖地的卫生条件,通风,光照,等都要变好。
六、椰子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椰子虫人工养殖技术尚未成熟,一般椰子虫都是天然生在椰树中的一种虫害,靠汲取椰子树的汁液为食。人工养殖难度非常大,首先要收集了椰子虫的卵,其次要模拟椰子树的生存环境,还要控制好温度、湿度,最后还要找到合适的食物才能将其养活。
七、鸭掌木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长的虫?
一、土壤鸭掌木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长势比较好,养殖时要尽量选择适宜的栽培土,可以在土中加适量的饼肥,可加强土壤的肥沃性。盆栽养可以使用腐叶土、田园土和少部分的珍珠岩混合配制。
二、光照它适合在半阴的环境下生长,若是露天养殖需在有烈日时稍加遮,尤其是在夏季养时,不要被暴晒。养护时要适当的见光,不能长期不接受光照,每天要在阳光下差不多4小时,冬季不用遮阴。
三、浇水适当的给它浇水,维持土壤湿润的状态,土壤发干后需要尽快浇水。春季和秋季可以每周浇两次水,秋季气候干的时候,需要另外喷水,增加养殖的湿度。夏天天气比较热,可以每天浇水,到了冬天要控水。
四、施肥在鸭掌木的生长期间,应该间隔15-20天左右施一次肥,可以用使用饼肥水或是复合肥。使用的肥料浓度要低,否则容易烧根。若养殖的是花叶品种,就要少施氮肥,不然叶色就会变绿。
五、注意事项它的枝叶很容易徒长,平时需要多加修剪,及时将过长的枝条剪掉。在幼苗期间,只要适当的疏剪就行,主要是修剪造型。
八、九龙虫养殖注意事项洋虫防病方法?
注意环境湿度,不要太干(当然也不能湿过了头),食物含水分多一点。避免光线直射,环境不要太缺氧,如果是好几只或更多养在一起,空间要大一些要有盖,透气孔小一些,尽量让每只虫子拉开距离。
化蛹时注意温度暖一点,继续保持湿度。
你要在成虫从蛹壳中完全爬出的第一时间将其隔离,把饲养他的容器准备好,并在该容器底部覆盖几层湿的餐巾纸(记住,覆盖住容器的整个底部),一个星期后撤走餐巾纸,用碎树皮铺垫,厚一点,用柔软的食物喂养,建议你去咨询 威海小胖妞---刘小月,她养九龙虫很专业。
幼虫的死亡主要是由于水分问题和互相残杀,不过据说苍蝇也能杀掉他,所以注意防止各种昆虫干扰,光线要挡住一部分。
蛹死亡常因为水分少,以及人其他动物(包括昆虫)的打扰,所以别老去动蛹,要动也得等他变硬再说。
成虫仍要注意水分,而且成虫长时间翻倒也会死亡。
这是我的做法,希望到你那一样灵。
九、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土壤:比较有营养、土质松散一些的土壤比较适合植株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排水性需要好一些。
2.
温度:19-20度的温度更加的适合月季的生长发育,在室内养殖时应注意离暖气空调等电器远一些,室外养殖应注意雨季不要使土壤积水。
3.
浇水:细心的观察土壤,可以用手去试试土壤的湿润度,若干燥说明可以浇水,若尚还湿润,就需要待土壤干透再继续浇水。
4.
光照:比较喜欢可以充分接受光照的环境,夏季的光线比较强,需要适当遮荫,光线减弱即可继续接受光照。
十、胭脂虫养殖方法和费用?
胭脂虫饲养方法
1、繁养方式:
⑴室外放养。即大田种植仙人掌,直接接种胭脂虫进行繁养,待虫体成熟后进行采收。这种方法受外界影响较大,胭脂虫产量不高,采收不便,效益较低。
⑵室内繁养。即将仙人掌茎片取回,接种上胭脂虫,在室内进行培育。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开雨水冲刷,温、湿度和光照可以控制,放虫、收虫较为方便,是胭脂虫培育较理想的繁养方式。
2、接种方式:
⑴靠接。用已寄生有胭脂虫的仙人掌茎节与被转接的茎节相靠,产出的1龄若虫自然爬行到被转接的茎节上实现转接。此法费工多,转接的若虫分布不均衡,不适于规模化繁养。
⑵直接转接。用柔软的毛刷收集1龄若虫后,将其直接转接到寄主上。此法具有虫体发育整齐,便于成虫采收的优点。
⑶三角纸袋转接。每纸袋收集已掉糖(雌成虫尾部分泌出的糖液)近临产的雌成虫10头,用大头针固定在被转接的茎节上,产出的1龄若虫即可自然爬行后寄生。此法适于规模繁养。
由于胭脂虫人工养殖区很少,目前的市场形势表明胭脂虫产量远远低于市场需求,价格非常有希望,胭脂虫红色素的价格高达700美元/公斤。可以看出,胭脂虫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不愧为经济资源极其宝贵的昆虫,但胭脂虫的栽培加工成本不高,成本低加上市场价格高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寄生在仙人掌上的胭脂虫每年可收集昆虫3~5次。成熟后,用刷子收集,热处理干燥,加工提取色素。据计算,利润可达100%。 但是饲养胭脂虫赚钱吗?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目前的生产差距很大,市场市场还没有得到发展和完善,各个领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市场销售产业链。因此,预计在10年后,市场整合统一后,就没有必要担心市场销售问题,即使产量很高,也可以出口到欧美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