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里的菊花上面有很多黄白色的扁平的东西,应该怎么治?
我们家里的菊花上面有很多黄白色的扁平的东西,应该怎么治?
很有可能是粉虱,百度百科里关于粉虱的介绍
确定是粉虱的话,防治措施
(1)可喷药防治,用药有2000倍菊马乳油、氯氰锌乳油、灭扫利、功夫菊酯或天王星等。
教你一招,你把那些药弄在面巾纸上,再轻轻覆盖于花朵上。
(2)在温室内可引入蚜小蜂。(这个的话,家庭一般办不到,不过,要是你家是大面积种植的,我竭力推荐生物防止,环保!!)
(3)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可用黄色板诱捕成虫并涂以粘虫胶乐死成虫。(我家凤梨出粉虱的时候在农药店买到过。)
如果是其他的病害,花卉学上是这样介绍的。
菊花的常见病害有叶斑病、锈病、灰霉病等,经调查发现,这些病害一旦发生,可引起大量落叶,影响植株开花,降低观赏价值,一旦发生,必须及时防治。
一、叶斑病 此病包括褐斑、黑斑、轮斑及斑点病等,由真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菊花叶片,通常是在阴雨连绵、积水、久湿、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最易大面积发作,发病后叶片上出现不整齐椭圆形褐色斑点,病斑表面颜色较深,背面较浅,病斑的轮廓不明显,发病严重时多数病斑相连,使整个叶片焦黑而脱落。
防治方法:1.发病后应及时清除病叶集中处理,经常通风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防治,以后可喷50%多菌零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二、锈病 此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小点,后变为褐色并略凸起,此为病菌的夏孢子堆,成熟后破裂散出的黄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发病后期,主要在叶片上,有时也在叶柄和叶茎上,长出深褐色或黑色椭圆形肿斑,这是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空气湿度过大等,都有利于菊花锈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土壤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要注意并过滤水,盆栽的菊花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渍水。在氮、磷、钾合理配合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肥、钾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2.一旦发现病叶、病枝后要及时剪除,集中销毁,消灭病原,防止病情蔓延。3.发病初期可喷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连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常年发病的,可在早春发芽前喷洒一次波美4~5度的石硫合剂,坚持数年即可控制这种病害。
三、灰霉病 此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皮腐烂。花受害后影响种子成熟。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量、栽植过密,土壤质地粘重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1.新土栽植。病菌要在土壤中越冬,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盆土是无病新土。2.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集中销毁或深埋,以防病害传播蔓延。3.定植菊花前可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根10-15分钟。4.生长季节主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严防土壤积水。5.发病初期可喷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代森锰锌等杀菌剂。
万寿菊病虫害防治?
万寿菊病虫害防治
万寿菊茎腐病
〔症 状〕
受病菌侵染的茎变褐色,近地表处皱缩,枯萎。根和种子受侵染,引起腐烂。叶片因茎部腐烂而枯萎,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土表及病残体中越冬。法兰西万寿菊和矮化品种较抗病,非洲型品种最感病。
〔防治方法〕
(1)苗床使用无病菌土壤。病土经灭菌消毒后使用。选种抗
病品种。
(2)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发病之初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万寿菊叶斑病
〔症 状〕
叶片上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烟灰色或黑色斑点,即病菌的黑色子实体。植株下部叶片先受侵染,而后向上发展。
〔发病规律〕
病菌在植株残体上越冬。法国小万寿菊抗病或免疫。非洲万寿菊极易感病。
〔防治方法〕
清除病残体。喷50%苯来特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
小头蓟马
〔分布及为害〕
分布中国东、西、南各地。寄主有菊花、万寿菊及一些菊科植物。成虫、若虫吸食叶、花汁液,严重时使花提早凋谢。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1—1.2毫米;雄成虫体长1—1.1毫米。体褐色。触角7节;褐色,第三节基部有时色略淡。头部较小,单眼间鬃短,位于单跟三角形连线上。前胸宽大,后缘角有2条粗鬃;中胸腹板内骨具小刺。前翅上脉基鬃4+3条,端鬃3条;”下脉鬃7条。腹部第二至第八节后缘有栉齿。
〔生活习性〕
1年发生代数不详。以成虫在落叶中越冬。5-6月虫口上升。天气干旱时发生多,低温高湿对其发生不利。主要生活在万寿菊花内。防治方法 喷20%杀灭菊酯3000倍液,或5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
赤蛱蝶
〔别 名〕
芋麻蛱蝶。
〔分布与为害〕
分布在华南、中南等地。寄主有菊花、万寿菊、绣线菊、一串红等及一、二年生花卉。幼虫取食花、顶端嫩叶、卷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翅展60毫米。前翅外半部有数个小白斑,中部有宽而不规则的云状横纹;后翅暗褐色,外缘赤橙色,中列生4个黑斑,内侧与橙色交界处有数个小黑斑。背面有4-5个眼状纹。卵为长椭圆形,竖立,淡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2毫米。背面黑色,腹部黄褐色,体上有枝刺7列。每个枝刺上还有小分枝。刺毛黑色,有光泽,偶有黄绿色的(图6—16)。蛹长约25毫米,灰绿褐色,圆锥状,有棱角,腹背有7列刺状突起。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4月出蛰。白天飞翔,分散产卵。每片叶产1—2粒。幼虫5龄。老熟幼虫吐丝将尾端钩缀在叶片上,呈倒悬状态,再行化蛹。防治方法 网捕成虫,及时摘除虫叶。幼虫期,喷敌百虫1000倍液,或二氧苯醚菊酯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