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病虫害防治 > 正文

杨树病虫害求助

发布时间:2025-04-03 13:46编辑:白云鲜花网归类:病虫害防治

一、杨树病虫害求助

有点像是腐烂病,但是不太确定,建议还是找当地的农业部门帮忙,不要随便用药。

主要危害杨树枝干、枝条的各个部位,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发病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发病初期病斑呈暗褐色,水渍状,后失水干缩下陷,有时病斑开裂成丝状。后期在病斑上密生出许多小黑点。潮湿时,从病斑的小黑点中能长出卷曲的,橘黄色的丝状物。该病的病斑每年向外扩展,当包围枝干一圈时,上部枝、干会全部死亡。在春、夏降水量大的年份,腐烂病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用刀刮除病斑,应刮至健部,再在病斑上涂10倍的食用碱水,或20%农抗120水剂10倍液,连涂2至3次即可。

2、春天或秋天,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生石灰、食盐、水的配制比例为1∶0.3∶10。

二、关于杨树病虫害的问题

杨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来源: 全球花木网 时间: 2007-7-5

自2002年我省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速生丰产的杨树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广大丘岗圩畈区被列为该项目工程的首选树种。加之近年来造纸、建筑室内装修等行业对杨树需求增大,农民栽植杨树积极性很高,使杨树价格不断攀升。在舒城县目前市场价格已达600-700元/立方,高于杉木价格。但是,杨枝病虫害种类多,从幼苗到成材树都易遭受病虫危害,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势必影响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下面就杨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结合本地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食叶类害虫。杨扇舟蛾,属鳞翅目,成虫雌蛾长15-20毫米,雄蛾13-17毫米,触角栉齿状,体灰褐色,我省一般每4-5代,5月初第1代幼虫出现,以后大约每1个月发生1代,10月下旬老熟成虫吐丝作茧化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

防治措施:人工清除越冬蛹,尤其是摘除第1、2代幼虫虫苞;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捕诱杀成虫;利用白僵菌或苏云杆菌防治;可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

其他食叶类害虫如杨小舟蛾、刺蛾等可参照杨扇舟蛾防治方法。

二、蛀干类害虫。本地主要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等,其中光肩星天牛危害最为严重。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雌成虫体长约22-35毫米,雄成虫体长20-29毫米,体黑色有光泽,本地一般1年1代,5月初见成虫,7-8月为产卵盛期,卵经过半月左右孵化幼虫,开始啃食树干。

防治方法:幼林注意抚育除杂,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在幼虫期用毒签或500倍有机磷农药用注射器注入蛀孔再用湿泥封住;在成虫羽化期(7-8月)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树干杀灭成虫;花绒坚甲和啄木鸟对天牛有抑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利用。

三、刺吸类和螨类危害及防治。主要有草履蚧、叶蝉、红蜘蛛等,对幼树幼苗危害较大,严重时会造成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防治草履蚧可选择氧化乐果等农药;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叶蝉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

四、杨灰斑病。危害多种杨树,从苗木、幼树到大树都能发病。以苗期和幼树受害最重,病叶早落嫩梢枯顶。病害发生在叶片及嫩梢上,在叶片上先生出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上发生深绿色突起的毛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幼苗顶梢和幼嫩树梢病后死亡变黑,失去支撑力下垂。病害的发生与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密切。6-7月份高温多雨易引发病害,尤其是苗圃地以及幼树。

防治方法:注意扦插苗不宜过密;实行轮作,不重复使用同一地块作苗圃;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喷雾杀菌,半月1次,坚持3-4次;消除病株病枝。

五、杨溃疡病。3月中下旬感病植株的干部出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手压有褐色臭水流出,有时出现水泡,内有略带腥臭的黏液,5、6月份水泡自行破裂;随后病斑下陷呈深褐色。4月上中旬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并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树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适地适树,避免长途运输及假植时间过长;加强抚育管理,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喷树干,用多菌灵防治亦可。

三、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如何进行防治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是世界闻名的重要的杨树枝干病害,也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传染病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可长期潜伏在杨树树体上。

发病因素:该型病与冻害、日灼伤、虫害、盐害、旱害的程度成正比例。

栽植用苗木过大、移植次数过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树,在移植后不易恢复生机,或者因整枝技术不佳、修剪过强、机械伤害多时,有利于发病。

另外,大多数杨树品种在环境条件不良、栽培措施不利的地区或年份,如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时,会严重发病,且病害发生迅速,造成巨大损失。

发病症状:该型病危害杨树枝干皮部。早春至初夏,病部产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在幼枝上形成小的肿瘤突起,有的隆起斑块渐渐失水,随之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剥皮可见皮下形成层腐烂,木质部表面出现褐色区肿瘤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变色。

变色区于夏季开裂流出棕褐色黏液,有臭味。病害发展到后期,肿瘤不断形成,伤口不断扩大而不能愈合,在下陷的病皮上,出现密集的小黑点遇雨或湿度过大时,由黑点顶端挤出乳白色浆状物,并逐渐变为橘黄色。如果病害发生严重,向上一直到枝,向下到根,木材都变色,中心腐烂,形成枯枝。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杨树病株多年的病斑或病皮内潜伏越冬,第二年春天潮湿多雨时,病菌开始活动(华北地区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东北地区稍晚,5-6月是病害盛发期,7月病势缓和,9月停止发展),并从裂缝中流出病菌黏液蔓延。

病菌的传播借助于雨水、风、昆虫、鸟类和人为活动,通过杨树皮孔、叶痕、托叶痕、芽鳞痕和各种伤口侵入。发病杨树产生的黏液是重要的侵染源。

防治措施:

①严格进行检疫,严禁带病苗木、插条调运,对可疑的苗木、插条进行消毒处理。对引进的苗木、插条等无性繁殖材料要首先隔离试种,证明确实无病时再引种栽植。

②利用抗病品种代替感病品种的办法防治细菌溃疡病。

③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烧毁。

④防重于治:在早春和晚秋季节喷洒天林植物能量合剂600倍液+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600倍液。

对发病树木可用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50倍液+天林植物能量合剂50倍液涂干或喷干,增强树势,快速修复。

上一篇:如何防治西瓜病毒病?谁来帮我解答一下? 下一篇:如何消除韭菜黄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