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疫病特效药有哪些
一、西红柿疫病特效药有哪些
番茄晚疫病:一般结果期,叶片和果实易感病。叶柄呈黑褐色并腐烂,空气湿度大时,病斑出现白色霉层。茎上病斑水浸状,褐色怄凹陷并腐烂。引起植株萎蔫。果实感病,初为油渍状暗绿色,后变为褐色,凹陷,有不规则云纹,果实不变软,湿度大时上面长有少量白霉。迅速腐烂。防治办法;一般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喷药防治。可用烯酰吗啉,霜霉威,嘧菌酯,烯酰锰锌,氰霜唑等每隔5---6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
二、番茄病毒病怎样防治?
防治混合型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①选择适宜品种。针对当地主要毒源,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近年国内新育成抗烟草花叶病毒的丰产品种有:佳粉15、中杂9号、中蔬4号、中蔬5号、中蔬6号、中杂4号、佳红、佳粉10号、早丰(秦菜1号)、兰优早红、毛粉802、中丰、542粉红番茄、苏抗5号、苏抗7号、东农702、东农703、东农704、河南3号、双抗2号、新番1号、皖红1号、西粉3号、晋红1号等。耐黄瓜花叶病毒的品种有:542粉红番茄、中蔬5号、毛粉802等。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
第二,农业防治。
①清除病残体。定植用地要进行2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地,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有条件的地方施用石灰,促使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烟草花叶病毒钝化。②避蚜防病。可用银灰膜全畦覆盖或畦埂覆盖,利用银灰膜的驱蚜作用,减少蚜虫传播病毒;保护地要采用网纱覆盖封口,减少室外蚜虫进入棚室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③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拔除病苗,田间整枝打杈时要病、健株分开操作,采用肥皂水洗手消毒或蘸取牛奶钝化病毒,减少人为传播病毒病。④科学栽培。适时播种,促使早发,培育壮苗,及时早栽,加强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宝素7500倍液,增强植株抗病力,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能诱导番茄耐病又增产。
第三,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菇类蛋白多糖200~3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此外喷施增产灵50~100毫克/升及1%过磷酸钙、1%硝酸钾做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
三、西红柿栽培技术
1,温度:番茄喜欢温暖的环境,白天25-28℃,晚上16-18℃比较合适,如果温度太低就会影响种子的发芽,高于35℃也会影响种子生长。
2,肥料:番茄的种植对肥料要求较大,应供给足够的肥料,前期氮肥要多,后期钾肥要多。
3,湿度:番茄除了发芽、出苗和定植后的缓苗期需要较高的湿度,其他时期都不需要太多水分。
4,可对番茄进行低温锻炼,增强其抗寒能力,还可以减少取暖成本。
5,对土壤的要求:土壤空隙要达到60%,每一公斤土壤里要有至少100mg速效磷,100mg速效钾和150mg速效氮。
西红柿定植前准备
1、整地:栽培西红柿的田地应进行秋翻晒土,耕深30厘米左右。晒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中的病虫,为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过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分解。即使在茬口安排频繁,对晒土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应在前茬用物收获后及进深耕,尽可能地争取较长时间晒土。
2、做畦(垄):西红柿定植畦有高畦、平畦、沟畦和垄畦4种。本地多采用深沟高畦栽培。一般畦宽(连沟)1.3-1.7米,其中沟宽为0.3-0.5米。畦(垄)向,以南并向为好,植株接受光照较为均匀。
3、秧苗消毒:定植前利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施秧苗。
4、施足基肥
①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料5000公斤,同时加入过磷酸钙50公斤,结合翻耕肥土混合,翻耕深度25-30厘米。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或垄作栽培。保护地栽培采用地膜高畦栽培,采用膜下暗灌、膜下滴灌。采用高畦栽培的可在畦中央开沟埋季优质厩肥,和农家肥2000-30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平畦的后在高畦两侧开挖定植沟,再沟施优质肥200千克或复合肥20-25千克。
②西红柿植株对氮和钾的吸收率40-50%,对磷吸收率20%。磷肥对西红柿的果实和种子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培育壮苗也影响极大。氮肥能促进茎叶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植株生长的前期,氮肥的作用更为重要。钾肥能促进糖类向果实输送和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延迟植株的衰老,延长结果期,对改进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
③西红柿对肥料的反应很敏感,高肥足水可以夺得高产。肥料的种类对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很大。各种农家肥的优劣次序是:鸡鸭粪、羊兔粪、马粪、牛粪。人粪尿宜与其他肥料搭配使用。无论哪种农家肥,都需要充分发酵腐熟,切忌追施生粪,以防烧根和感染病虫害。
四、番茄斑点病怎样防治
番茄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发病生褐色坏疽状斑点,后扩大为近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病斑,直径0.3~1.5毫米不等,病斑外缘具黄色晕圈,中部具有明显紫褐色轮纹。湿度高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霉。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凋落。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助气流传播蔓延。温暖多雨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通风降湿;避免偏施氮肥,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排水;清洁田园,清除病残物。
(2)药剂防治。
宜在发病初期用药。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喷雾。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