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繁殖 > 正文

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

发布时间:2024-06-25 19:21编辑:admin归类:花卉繁殖

一、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

(1)育苗:挑选种子,用65%代森锌配成300倍或用20%-30%石硫合剂消毒15分钟,然后接株行距6厘米×6厘米开穴,穴深1.5厘米,每穴放1粒种子,盖好土后再盖一层稻草用以防冻。

(2)定植:种子育苗至翌年12月份,挖起定植。种苗先进行与种子相同的方法消毒,然后按行株距15厘米×l2厘米开穴,穴深3厘米,将种苗芽头向下斜栽,然后覆土,盖草。

二、我想种植三七但不知道怎么种?

请参考:  三七种植技术特点  由于三七特殊的生长环境和植物属性,对种植环境具有特殊要求,本文重点介绍三七种植技术的特点和特殊要求。 三七起源于第三纪,属古热带残遗植物,分布范围极其狭小,这主要与三七在生理生态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度,最佳温度为20度,种子的休眠期为45d―60d,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要经3年以上的时间;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种苗,从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开花结实,一般7月现蕾,8月开花,9月结实,10至11月果实分批成熟。三七花批量上市也一般在9月份左右。  云南省三七主产区地处低纬度高原,气候的特点是夏长冬暖,热量比较丰富,年温差变化比较小,年平均气温为15.8-19.3℃(云南省气象局资料室,1982),一年内除了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日温低气温出现≥0.0℃的天气外,最低气温多年的平均值为0-2℃,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天数为265-307天,年有效积温达4863.7-6436.8℃。夏季由于雨量集中,太阳辐射明显下降,形成6-8月的平均气温为21.5-22.5℃,适宜的温度及水分条件,为三七的生长发育提供优越的自然环境。冬季月平均温度为11℃,地上部分的生长已经停止,但此时5cm地温仍保持14℃(地区平均值),这是三七茎叶在冬季仍能保持生机的原因,较高的地温,有利于根部养份的积累,特别对已播种入土种子的种胚后熟的形态发育极为有利,种胚后熟期能够通过冬季阶段时自然完成,这对三七的育苗工作,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文山州发展三七生产的有利因素。  三七产区的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造成气温的垂直差异显著,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及夏末秋初(8-10月),受大气环流冷空气侵袭的影响,造成短时性及局部的霜冻和低温灾害,特别是低温冷害,虽未曾出现降雪和霜冻现象,气温也未降至凝霜0℃值,但气温骤然降低至作物生长的临界值以下(周以仁等,1980)造成的危害较大,这类情况几乎隔数年就可能出现。在富宁县海拔低于500m的产区,在夏季气温较高,加上焚风效应及局部环流影响,气温更有增高倾向,可能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蒸发加强,很可能造成植株萎焉。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一定要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通过栽培实践,了解到三七生长过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这种生态习性与三七本身的组织构造特征相一致。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七农,对三七生长发育期适宜的光照条件,大致为三成透光七成遮阴,在具体做法中又根据三七株龄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区别。  根据一年中的气候状况及生育期特点,通过调整天棚(纪大干等,1970)上荫蔽物的疏密程度,调节园内的透光度。  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类三七苗的生长初期,此时年降水量偏少,太阳幅射光较强,且日照时数长 ,为维护这一阶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长,应适当加大荫蔽度,棚内的透光度约为25-30%。进入雨季后,由于云量增多,大气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比春季减少,总辐射也较低,而三七正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宜减少荫蔽,加大园内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体控制园内荫蔽度的多少,需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三七产区的气候与全省一样,干湿季十分明显。文山州的年降水量比较充沛,近10年各地降水量平均为1163mm。南部地区达1300mm以上。三七生长发育期要求比较湿润的环境,植株的正常生长要求保持25-40%的土壤水分,并要求三七园内的相对湿度达到70-80%。雨季时由于年降水量的80%以上集中于5-10月,这期间园内可以依赖于大气降水。  有些地区土壤渗透大,只要无降水天数较长,就可能形成干旱,园内就需要进行人工浇灌,来维持一定的湿度。水分的人工调节主要在冬、春季,这时天气晴朗,日照充足,降水稀少而风速大,蒸发力强盛,土壤水分迅速减少,这时除了进行人工浇灌外,还必须注意适当的田间管理,利用铺盖厢面草及调整园内天棚的搭盖,来保持园内的湿度。  同时还必须注意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三七苗,对水分的特殊要求,如播种至子苗展叶期,子条的出苗期以及绿果转红果期等。发生旱情时一定要抗旱浇水,防止出现生理性干旱,直接影响红籽收成。各地的年降水量不一,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同时在选择及建造三七园时,应当把水源条件作为重要问题来考虑。在年降水较多的年份或地区,则应做到在大雨或暴雨后防洪排涝,及时排除园内积水,土壤含水量过多,通气不良,如果园内较长时间处于遭水状态,直接危害植物生存,可能引起三七遭根而死亡。园内相对湿度过大时,容易引起各种病害的爆发,这在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是三七生存的基础,植株通过土壤获得生存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和热量,土壤的结构、肥力和通透性直接影响三七的生长发育。  文山州栽培三七已遍及全州8个县,产区的海拔高度悬殊显著,从海拔340-1800m都有三七种植区,复杂的地貌形成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突出,直接影响局部地区的水、热条件,加上成土母岩类型多样,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的自然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目前所了解到三七几乎能在粘性较重、通透性差、pH值4.5-5.6的酸性红壤和黄壤中生长,也可以在pH值近中性的黑色砂壤土中生长,这完全是长期以来人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翻耕、施肥、浇灌、轮作等多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进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状况,这也是新、老产区间存在的三七长势和产量等方面有差别的原因。因此在发展三七生产中,对土壤的利用要养用兼重,根据本地区土质和肥力的特点,进行合理施肥。通过正确的耕作方法,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况,创造微生物的适宜生活条件,加速有机质矿化,促进养分增加,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恶化。特别在浇灌困难的山区,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调整养分状况,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朝着人为活动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怎样种植三七?

1、种植时间:选3-4月或11-12月种植。

2、处理种子:可收集种子也可购买种子,先将种子放在多菌灵溶液中消毒。

3、准备土壤:不管是盆播还是地栽,都要用松软、透气、肥沃的土壤栽培。

4、播种育苗:土壤备好后直接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盖薄土,适当喷洒水即可。

5、后期管理:提供温暖、通风好的环境。

四、三七怎么种植?

1、选地

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通过多次翻耕(深15~20cm)促使土壤风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kg进行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时,每亩地施肥腐熟厩肥5000kg、饼肥50kg。

2、整地

整平耕细,作畦向南,畦宽1.2-1.5m,畦间距50~150cm,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cm,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种子繁殖

1、选种、种子处理

在10-11月份选择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荫成熟变红果实,摘下后搓去果皮洗干净后晾干表面水分,之后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消毒10分钟,可以减少地下病虫侵害、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播种

按照行距离为5cm×5cm进场点播,之后均匀撒施腐熟农家肥,在畦面盖一层稻草,有利于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地播种量在7-10万粒,折合果实10~12kg

五、如何栽种三七?

【1】选地、整地     

宜选排水良好的缓坡地且有机质丰富的腐殖质或砂壤上。前茬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闲置半年多次翻耕18~25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150千克,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4000千克,饼肥60千克。

作畦时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

【2】种子处理    

每年9月下至11月上,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根肽”或“灭菌王”6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3】播种    

以行株距6×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聚能肽或与其它肥料混合),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8~9万粒,折合果实9.5~13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六、怎样种植三七?

1、播种时间

南部地区一般是在冬季播种,也就是每年的十一月底到十二月份进行播种,北部地区在春季播种,也就是三四月份的时候,播种的时间一般根据不同的地区来决定。

2、选种整地

选用颗粒比较饱满、没有被病虫害污染过的红色的成熟透了的种子进行播种。三七一般会种植在比较高的地块,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山地,并且还带有一定的坡度,这样方便排水,其次就是比较疏松的黑色土壤是最好的,这样渗透能力以及土壤的肥力有能得到保障。

在整地的时候需要做畦起沟,畦的宽度一般是一米五左右,然后将畦弄平,然后撒上五千斤农家肥和五十斤复合肥以及三十斤钾肥,最后就可以等待播种啦。

3、播种移栽

播种时需要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最外层的果皮搓掉,然后放入含有多灵菌溶液的盆中浸泡二十分钟左右,然后捞出沥干水分,最后将种子放入草木灰中搅拌均匀,使种子表层都均匀的裹上草木灰,最后放在适宜的温度中进行催芽,等种子大部分冒出芽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可以用点播也可以条播,按照每行之间间隔二十二到三十厘米的距离播种。大概五天左右,就会长出芽苗,这时就要开始对田间的芽苗进行移栽,有些比较密的地方会拔掉一些移栽到别的地方去进行栽种,移栽的密度要和播种的密度保持一致。

4、肥水管理

三七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种植的时候最好是选在水源比较充足的山地,因为基本上每隔三到五天就需要给它浇一次水,要时刻保持土壤的湿度。

三七的整个生长期分为三个阶段,所以需要施三次肥,第一次施肥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左右,也就是三七长苗的时期,平均一亩需要五千斤复合肥,第二次施肥为三七的提苗时期,平均一亩需要复合肥三千斤左右,最后一次是三七的促根期,需要复合肥四千斤,并且还需要配合施五百斤磷肥三百斤钾肥以及一百斤硼肥。每次施肥之后一定要记得浇水,不然会被烧坏。

5、病害防治

主要有立枯病和疫病。立枯病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两三天喷一次最多三次就可治愈,疫病则用70%代森锰锌500至600倍液喷雾,每隔3天进行一次,连续3次。

三七有时也会出现黄锈病和白粉病等等病害,可以使用波尔多溶剂进行喷施。三七最常出现的虫害就是红蜘蛛和蚜虫,可以使用敌百虫或者是吡虫啉1溶剂进行防治,效果非常的好。

七、怎样种植三七?

每667米2播种量:行株距7厘米×7厘米约7.5万~9万粒;10厘米×7厘米约5万~6万粒,10厘米×10厘米约3.3万~4万粒,土地利用面积50%~60%。

播种期是11月上旬至下旬,最迟不超过翌年1月。在播种前先用木料制作打穴模板,即在长1.3~1.5米、宽30厘米左右的木板上,固定直径1厘米、长5厘米的若干圆形木钉,木钉的排列规格为4厘米×5厘米或5厘米×5厘米。用种子打穴模板在畦面上打出深1厘米左右的土穴,将处理好的三七种子人工放入打好的土穴中,一穴放一粒种子。播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主要是农家肥加少量钙、镁、磷肥,以畦面见不到种子外露为宜,然后盖上一层2~3厘米厚的稀薄稻草或茅草,起保温、保湿作用。

八、三七种植技术?

  【生长环境】三七多栽培于海拔800~1500米,气候冷凉,年温差幅度小,年相对湿度较大的半山区的缓坡地,土壤以红壤或棕红壤、含有机质丰富者为佳。生长周期长,休眠期短,一般生长3年以上收获。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三七适宜生长于温暖地带,因其抗湿能力弱,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斜坡地(坡度20℃ ~30℃ )。种三七的土壤最好是肥黑疏松或带沙质的黑土,次为灰土,黏性较大的则不宜种植。一般经验,生长在沙质壤土的三七头比生长在沙质砾壤土的为大,但生长在沙质壤土的植株死亡则较多。

  根据经验,一年中最适宜三七生长的天气为农历7~8月,最怕是大小暑期间的天气,植株很易死亡。这主要是因气温高,时有雨天,土温剧变影响根部,致落叶枯死。天气干旱对三七生长有利;下雨过多,更会影响其生长;但晴了10天左右,又下几天雨,对三七生长没有多大影响。

  整地在农历10~11月(有的夏末进行)间即开始犁耙,并做好土壤消毒(取草皮或茅根等铺于畦面上,引火燃烧,以除病虫害),故施用石灰粉50千克/667平方米。犁耙后作畦,畦宽100~115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畦高约33厘米,畦面呈弓形。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常用厩肥,草木灰、火土、绿肥等。施用做到“熟、细、匀、足”。其中火土3000~3500千克,钙、镁、磷肥共50千克,油枯25~50千克。播种前15~30天,对基肥和畦土进行消毒,每667平方米用甲醛(福尔马林)1千克加水稀释喷洒,经过消毒的基肥撒于畦土,浅翻畦土,使肥料和表土充分混合。如果土壤干燥,应先浇水。

  2、采种育苗:于农历11~12月间采种时,选择3~4年无病虫害的植株种子,最好在阴天随采随播。如将种子收回,只宜阴干,不宜在阳光下暴晒。收回种子,最多不超过15天,否则发芽率低。

  将采得的种子一粒一粒插入整好畦面的土中,插种宜浅,以深1~1.5厘米为宜,采用横行播种行距5~7厘米,然后用稻草盖于畦面,以盖满不见土为宜。第2年2~3月间可发芽。

  3、移栽:播种后1周年便可移栽。移栽时最好一面取苗一面种。取苗时,勿伤其根。去其基叶,如种不完,保护好在1~2天内继续栽种。施放肥料和育苗时相同,但肥料中草木灰宜多配一些。一般株距15~20厘米,行距33~40厘米,在畦面上横种,3株作为1行。种时把三七头横放,根向上,芽向下,这样有利于三七生长大而不长。但三七发芽部分切忌覆盖肥料。种好后,按育苗一样覆盖稻草。

  【栽培管理】

  1、做好天棚地棚:

  (1)天棚:犁耙好后,用165~200厘米长的木柱子,每隔170厘米左右立1木柱,埋入土中使其稳定,然后在柱头上用长的小木条横直交叉,互相结好,再用茅草或芦草盖上,把跌落的茅草捡净,按照畦宽50~70厘米,畦间距离34厘米开好行。天棚盖草的厚薄在夏至大暑期间加厚些,以免阳光过猛,晒死幼苗,尤其是大小暑期间,更应加强管理。根据经验,三七过了大小暑不死,以后就不怕晒了。立秋后三七开花结子,这时阳光已弱,且结子需要适当阳光,才能开花授粉,否则不结子。因此在这个时候,应该把天棚茅草除去一部分,使阳光能透过茅草照到三七,以利结子。另外用小竹条或小木杖等围在三七外围作藩篱,以免人畜野兽践踏。

  (2)地棚:在下种或移栽后,立即盖上稻草,盖时不宜过厚,也不宜过稀,以把泥土盖过为度。稻草整齐地放直,每隔100~120厘米远的地方用竹片随面的曲度夹好,以免风吹或人为地触乱稻草,伤害三七幼苗。

  2、加强管理:

  (1)三七播种移栽后,必须专人日夜在田间看管。三七种植2~3个月后,正遇冬末和初春的干旱,这时应该适当淋水,保持湿润,以利发芽。到春天有水后,不应淋水,相反应该做好排水工作。下雨后园内积水或一连几天都是下雨,出太阳时三七叶就会卷缩,呈枯死状,这时可用草木灰吸收土中过湿水分,同时增加了钾肥,使其组织增强,而增加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

  (2)消除园内杂草:三七栽在半阴半阳地方,生长势比较弱,畦面上不应有其他杂草,否则会影响它的生长。清除园内杂草在入春后是一件经常的工作,要做到有草即除,园内外四周相距100厘米的地方所生的杂草也应铲除,以免害虫蔓延入园。

  (3)追肥:三七追肥应该是每年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大暑后(大小暑前不宜追肥),这时正是开花结子,应该施骨粉,普遍l匙便可施3株。第2次在11~12月,肥料最好是干牛栏粪混合草木灰(其中牛粪应比草木灰多),施时不挖土,只是把肥料盖于三七头上,但施肥时千万不要触伤其根部。

  3、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黑斑病:多危害根部。5~9月严重。花果受害呈褐色水渍状病斑,形成“干花”、“干果”。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的果实和幼苗种植;播种定植前,进行种苗消毒,冬季彻底清园,烧毁病株、残叶及杂果,并用波美2~3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雨季要注意排水、降温;发病前和发病时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每5~7天1次,连续4~5次。

  ②白粉病:发生普遍,蔓延迅速,危害较大。主要借风力,由病叶、病果传播,3月发生,4~5月严重。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叶面脱落,尤以气温较高,阴棚过稀、过密情况下易发病。防治方法:冬季认真清园;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喷畦面及三七园,出苗前后,再喷洒1~2次。

  ③黄锈病:是一种菌孢子引起,3月侵入叶片,5~8月危害严重,尤以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时发病迅速,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防治方法:选无病植株结的种子作种,用无病种苗定植;冬季清理三七园,发现病株及时用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和300倍波尔多液,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④根腐病:由多种病源菌引起,一年四季发生。5~8月发病严重。发生时,子芽、根部腐烂,地上部分死亡。防治方法:定植时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1.5千克60%菲醌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季节前,用50%托布津1500倍液浇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土壤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传播。

  ⑤立枯病:为苗期病害,病菌在三七园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浸染幼苗,4~5月阴雨天气中危害严重。初发时,茎基出现黄褐色水渍条状病斑,使受害部位缢缩而折断,幼苗死亡。防治方法:育苗地选择生地或未种过三七的熟地,用柴草烧墒,或用五氯硝基苯、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底肥应充分腐熟细碎;选用健壮的种子育苗,育苗前用药剂消毒;病株及时拔掉,周围撒生石灰消毒,并用托布津10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3次。

  ⑥炭疽病:病株在三七的枯枝落叶上潜伏越冬,4~5月浸染,6~7月发病严重。危害叶片、茎秆、幼苗。防治方法:冬季清园,集中烧毁病株、残叶;畦面进行药剂消毒;雨季打开园门通风、降温;幼苗期增施草木灰;发病后,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

  ⑦疫病:为真菌中藻状菌引起,多危害幼苗。5月发生,6~9月发病迅速,严重时,病叶枯萎下垂。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拔除病株,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用波美2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前喷50%代森铵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生育期及时清除病株,剪掉病叶,也可用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2)虫害:

  ①红蜘蛛:以若虫、成虫在地表越冬,3~5月活动,6~10月为害严重。被害叶片由一绿变黄、脱落,并为害花盘、嫩果,造成早期萎缩,不开花、不结果。防治方法:冬季认真清理三七园,集中烧毁杂草和枯枝落叶,畦面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3~4月前害虫未活动时,喷波美0.2度石硫合剂,每7天1次,连续2~3次;发现为害,及时喷40%乐果1000倍液,每7天1次;为害盛期喷20%三氯杀螨砜800倍液,5天喷1次。

  ②蚜虫:主要为桃蚜,植株受害后,叶片卷缩,植株矮小,影响生长发育。防治方法:冬季认真清理三七园及园边杂草;发现为害,用3000~4000倍乐果乳剂液喷洒。

  ③蛞蝓:以成虫为害,造成缺苗、断茎和叶片断裂。防治方法:用7%的食盐水和高锰酸钾800倍液浇三七园,或用40%多菌灵300倍液喷洒畦面;结合苗期早浇水,喷浇茶枯(粉)浸渍液,每667平方米2.5~5千克,夏秋用3%的生石灰或150倍波尔多液喷洒畦面和畦边。

  ④蚯蚓:蚯蚓在天雨时,繁殖最多,活动最强,因在地下活动触伤根部,叶片开始变黄萎缩,最后死亡。防治方法:在未种三七时,每667平方米撒茶枯10~20千克可全部杀死,如在三七生长期仍发现有蚯蚓,可用茶枯水在畦面淋下,蚯蚓即钻出水面死亡。

  【收获与加工】三七种植3~4年后即可采收,若三七无其他毛病的,可继续留种10年以上(三七头越大越好)。采收一般在每年的6~7月(即开花之前),这时所采收的三七根茎多为圆罐状饱满结实(俗称春七),质量好;开花后采收的三七,质量较差,故一般采取:

  (1)育苗地:黄连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力强、通透性能良好的油竹杂木林地,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地势以早晚有斜光照射不超过30。的缓坡地为宜。忌连作。播种前砍去竹、木、杂草和枯枝落叶,烧灰作肥。翻耕20厘米,耙细。若选择熟地,结合耕翻每667平方米施厩肥4000~5000千克,耙细,然后作100~150厘米宽的高畦。

  雅连:于4~5月开荒,其中树干、树桠和竹子留作搭棚用;枯枝落叶焚烧做肥。顺坡做成130~170厘米宽的高畦,将沟内拣出的石块于坡下端砌成石埂。畦上竹根留下,以防冬季冻垅影响成活和夏季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2)移栽田:选地与育苗相同。整地可分下述3种情况:

  ①生荒栽连、吹山:即栽种当年于2~3月或上年9~10月,把树木杂草全部砍、铲干净。竹、木材可做棚材。熏土,即选择晴天将表土7~10厘米的腐殖质土挖起,用土块拌和落叶、杂草等点火焚烧,保持暗火烟熏,见明火即加土,经数日,火灭土凉后翻堆。如腐殖质层厚,只将地表腐殖质土挖松,不必熏土,即所谓本土栽连。翻地,以深至不动底土层为限。遇有树根和宿根性杂草,必须拣净,然后耙细整平。做畦,一般宽以桩距减畦沟宽为准,并与横桩位于畦的中间为宜。畦沟宽通常不少于33厘米,深15厘米左右。每畦两端需开横沟,以便排水。铺土,即把熏好的土或腐殖质土铺在畦上,厚15~20厘米,栽种前把熏土耙细,拣净草根、石块等;畦面成弓形。

  ②林间栽连:选地与育苗相同,整地与生荒地栽连相同,可因地制宜做畦和选用铺熏土、腐殖质或原土。

  ③熟地栽连:整地前每667平方米施厩肥或堆肥4000~6000千克,深翻20厘米。耙细做畦。其方法与生荒地栽连相同。

  2、种植方法:

  (1)采收种子:移栽第4年所结种子数量大(每667平方米可产10千克左右),子粒饱满,发芽率高,最适合留种。立夏前后,当果实变成黄绿色并出现裂痕,种子也变成黄绿色时,选晴天采收。采收后,经2~3天果实全部开裂,即抖出种子,并摊放室内湿润处,厚约1厘米,每日翻动1次,以防发热霉变;一般可保持半个月左右。若需储藏时间较长,可于室外树下湿度适宜处挖穴,或选条件适宜的岩洞,将种子与3~5倍的细沙或沙质腐殖土(含水量25%~30%)拌匀,放入摊开,厚1~2厘米,上面再盖一层湿沙或腐殖质土,封好洞口,再稍留缝隙通气。定期检查,湿度不够时应淋水。

  (2)育苗:

  ①搭棚:一般夏播于秋季搭棚,秋播于整地后搭棚。育苗2年可搭高60~70厘米的矮棚,棚材多选用灌木、竹子等。覆盖物不宜过密。1畦1棚。

  ②播种:10月或11月播种。667平方米播种子2.5~3千克。播种用细腐殖质土20~30倍与种子拌匀,按量撒播畦面,播后稍压。冬季干旱地区,播后盖一层落草,以保持土壤湿润。翌春解冻后,揭去盖草,以利出苗。夏播较少采用。

  (3)移栽:①黄连搭棚,选用坚实耐久材料搭棚,生荒栽种于伐林后搭棚,熟土栽种于整地前搭棚。黄连棚有高棚与矮棚两种,高棚利用伐木时所伐树木作搭棚材料,棚高200厘米左右,棚内荫蔽度60%~70%,稀密而均匀。然后夹上围栏,要求牢固留门。生长期内若棚盖损坏或稀密不均,应及时修补调整。矮棚高100厘米左右,多用灌木、竹子等。1畦1棚。②雅连搭棚于整地后进行。一般用开荒砍下的材料搭棚。一般以透光40%为宜。春、夏、秋季均可移栽。春季在2月或3月移栽,成活率较高,为最佳时期。③黄连移栽,选用健壮的2年实生苗,于晴天雨后拔出,抖去泥土,在距根茎1厘米处将细根须剪去。当天栽不完的,应堆放在阴湿处,第2天浸湿再用。栽法宜选阴天或晴天栽种,忌雨天栽种。一般行株距均为10厘米,每667米z栽苗5.5万&米dash;6万株。栽苗不宜过浅,一般适龄苗应使叶以下完全入土,最深不超过6厘米。④雅连用移栽后3~5年的匍匐茎扦插繁殖,以3片叶以上,芽苞饱满,茎秆粗壮为佳。以立秋前后(8月上旬)栽种为宜。行距10厘米,株距10~13厘米,使芽苞入土3厘米。栽时不能操作芽苞,每667平方米栽苗5万~6万株。栽后把棚盖材料铺在畦面上,第2年雪化后上棚。

  【栽培管理】

  1、补苗:栽后前3年,应及时补苗。一般应补苗2次,第1次在当年秋季,第2次在翌年雪化后未发新叶前。

  2、除草松土:栽种当年和次年,应及时除草松表土,每年除草4~5次;也可用化学除草剂进行灭草,每667平方米用50%扑草净150~300g或25%的敌草隆200~300g,或10%的除草醚125g,效果明显。移栽3~4年的黄连,每年除草3~4次,第5年1次。第3~第5年除草时应结合松土。

  3.追肥培土:栽后2~3日用稀薄猪粪水或腐熟菜饼水灌苗,也可用细碎堆肥或厩肥每667平方米1000千克左右撒施。当年9或10月,第2~第5年采种后和第2~第4年9或10月各施1次,前后8次。春季追肥每667平方米用人粪水1000千克或腐熟菜饼50~100千克(加水1000千克);也可用尿素10千克,与细土或细堆肥拌匀撒施。秋季追肥以农家厩肥为主,兼用草木灰、油饼等肥料,撒施畦面,厚约1厘米,667平方米施量1500~2000千克。斜坡上部和畦边易受雨水冲刷处,适当多施肥。黄连:第2~第4年秋季追肥后还应培土,用细腐殖质土撒于畦面。第2和第3年培土1厘米厚,第4年1.5厘米。雅连:第2和第3年春季各施肥1次,每667平方米用油枯100千克、尿素2.5千克与600千克细腐殖土混合均匀,撒在畦面上,并培土覆盖。除栽种当年不培土和收获之年春季培土1次外,其余各年春、冬季除草松土外都应培土,厚约3厘米。

  4、摘除花蕾:除留种植株外,从第2年起,均应及时摘除花蕾。

  5、阴棚管理:栽后当年荫蔽度为80%~85%。从第2年开始荫蔽度逐年减少,第4年减至40%~50%。第5年采收种子后拆去阴棚,增加光照。林间栽连第1和2年荫蔽度较大,第3年也应注意疏枝,荫蔽度保持在50%左右。每年冬、春季应铲断根茎周围深20~30厘米内的树根。雅连:每年霜降时,上冬土后应将棚架(顺杆和横杆)及其上面的盖材一齐放下,依次有序地平铺地面,把植株盖住。春季雪化解冻后,及时复架;其方法和要求同搭棚。

  6、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白粉病:发生于5月下旬,6~7月较盛。主要危害叶片。防治方法:实行轮作;用庆丰霉素80单位喷洒2或3次,或用50%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洒3~4次,即在初期防治1次,发生后防治2~3次。

  ②炭疽病:5月初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最严重,危害叶缘,呈椭圆形浸水状病斑。防治方法:实行轮作;苗床和1年生苗用1:1:(100~150)波尔多液或代森铵800倍液加洗衣粉0.2%,在发病的初期防治3~4次。雅连在海拔1900米以下山区发病较严重。发病叶片上产生油渍状小点,逐渐扩大成病斑,边缘暗红色,中心灰白色,有时形成穿孔,叶柄基部发生红色斑块。严重时叶片凋萎,植株虽不死亡,但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防治方法:采取高山秧苗、低山秧苗互换栽培;勤除杂草,注意排水;发病前选晴天用1:1:200波尔多液或65%代铵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③白绢病:6月初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危害较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选无病植株作种,栽种前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浸秧苗根部3~5分钟;整地时每667平方米用1.5~2千克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消毒;挖除病株和病土,并用石灰消毒,再用50%退菌特500倍液加石灰5%及尿素0.2%灌浇病株周围的健康株,防止蔓延。

  (2)虫害:主要为蛤蝓,3~11月为害,早晚咬食嫩叶,甚至全部吃光。防治方法:冬季翻晒土壤;栽种前每667平方米用40~50千克菜子饼作基肥;发生期于畦面撒石灰粉或喷洒3%石灰水;用毒饵诱杀。

  (3)鼠害:地老鼠为害黄连根部。一年四季均有发现。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毒饵诱杀。

  【收获与加工】

  1、黄连:一般移栽后5年采收。选晴天挖取全株,抖去泥土后,削去根须叶柄,运回加工,也可全株运回后再加工。鲜黄连不能用水洗,一般采用炕干或烘干。炕到一折就断时,趁热放到竹制撞笼里来回撞击,撞去泥沙根须及残余叶柄,即为成品。通常667平方米产干货25千克左右。

  2、雅连:一般栽后4或5年采收,若长势旺、棚架好也可延至5或6年采收,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一般于立秋前后采收,先拆除棚架,用钉耙或二齿耙挖取全株,抖去泥沙。加工时在黄连地附近建一简易土炕,上面横铺竹竿,稀密以能漏下泥沙而不漏雅连为宜。将全株摊放炕床上,边炕边用钉耙翻动,除去部分须、叶、泥土,减少水分,再运回室内用火炕烘烤,炕至皮干心湿,须和叶干焦时取出,筛簸去须叶、杂质后再炕至全干。然后,装入竹编槽笼,撞去根须、泥沙,剪去残余连杆和过长的“过桥”,即为成品。

  【药材形状】黄(川)连:多聚集成簇状,常弯曲,形似鸡爪,故称“鸡爪连”;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根须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至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根茎多单枝,少有分枝,多具有一段圆柱形节间,俗称“过桥”,全长5~10厘米,直径0.3~1.2厘米。表面黄褐色,节间较平坦而有纵向纹理,其余部分具有密生鳞叶顺根及叶柄残基。质轻而硬,断面颜色较川连稍浅。气味同川连。

九、三七的种植方法及亩产量?

1、亩产量

(1)常规种植条件下,三七的亩产量约为100kg左右,如果管理得当,高产者可以达到200kg/亩。

(2)三七的亩产量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管理技术,水肥条件等因素有关。

2、生长特性

(1)温度

①三七种苗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20℃,适宜温度为15℃。

②适宜在在年均温15-17℃,最冷月均温8-10℃,最热月均温20-22℃,≥10℃年积温4500-5500℃的地区生长。

③生长期间,如果温度高于30℃,植株容易生病。结果期间,如果温度低于10℃,容易影响到种子饱满。

(2)水分

①出苗的时候,土壤含水量以20-25%为宜。

②生长期间,土壤湿度控制在25-30%之间。

③空气湿度控制在75-85%之间。旱季的时候,空气湿度若低于60%,容易引发干叶病和其他病害。

(3)光照

三七需要在遮阴条件下进行栽培,一般荫棚遮光度控制在10-15%为宜。如果透光度超过20%,产量下降,透光度超过30%,植株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植株死亡现象。

十、怎样种植三七?

1、三七播种的适宜时间为秋季十一月至翌年春季三月,但具体的时间还需要根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当年的气候情况来决定。

2、种植三七以沙质黑壤土为佳,种植在阴凉通风的山坡是最为适宜的。另外在种植三七前最好是用木柱、木横梁搭建天棚,或者用木柱和铁丝线搭建天棚。耕作好的畦面要记得均匀的撒一些腐熟好的基肥,并且要与土壤充分的混合好。

3、播下三七种子后要用混合了肥料的土壤进行覆盖,再在上面盖上一层草皮,这样能够帮助种子的快速发芽。

4、经过一年育苗的三七要进行易地栽植,准备移植三七的土地也要和育苗的苗床一样整理好才能进行,移栽的时候最好是一边栽种一般盖上表层土。

5、栽种好三七后要适当的调整天棚的透光度,春季的透光度要大于秋冬,夏季的透光度为最小。

6、在三七的育苗期间和移栽后管理期间,都要及时的除去田间杂草,每年要施肥四到八次,大约每隔一两个月就要追肥一次;施肥时间依次为出苗后、四月份、五月份和七月份。

7、三七在育苗间需进行人工浇水(土壤有夜潮性的也可不浇),要用喷头淋浇至畦面流水为止,一般一个月浇二到三次透水,一直浇到雨季来临就可以停止了。

上一篇:姜的种植方法? 下一篇:无花果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