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有什么
一、马铃薯病害有什么
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切刀传染病毒 (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等。
二、种马铃薯怎样防止病害?
马铃薯病害种类很多,疮痂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病害,病害都是防重于治,所以提早预防病害是关键。这个方案是我搜到的,又一点点记下来的,应该对你有用处。
预防用药:使用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喷雾
总是有得病的植株,在发病初期使用细截50ml加上青枯立克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
发病中后期也是用相同的药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防治该病首先应选用表面完整、无病的薯块做种。长期发病的地块,即使发病较轻,也应停种几年。马铃薯粉痂病与疮痂病相似,粉痂病症状是在块茎上产生褐色隆起,以后表皮破裂,但隆起部不长孢子,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种植土豆的株行距是多少?
土豆采用垄距65-70厘米小垄或80-90厘米大垄栽培,株距18-30厘米。
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作物,在我国有20多个别名:荷兰薯、土豆、地蛋、洋芋等。
起源于南美洲,但它从南美洲传播出来的历史迄今只有450多年,现全世界已有125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成为世界人民所喜欢的粮食、蔬菜、饲用和加工等多用途的主要经济作物,在世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铃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
扩展资料:
马铃薯各生育期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
1、芽条生长期:也可叫出苗期,从块茎萌芽(播种)至幼苗出土。
影响该期器官形成质量的外因是土壤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空气状况,内因是种薯是否带毒(即浓度高低),种薯生理年龄和自身养分含量等。
温度达5-7℃,芽眼开始萌发,10-12℃,幼芽和根系生长迅速而健壮,但以18℃为最适宜,超过30℃,不能萌芽且薯块大量腐烂。施用速效磷肥做种肥,有促进发芽出苗的作用。
2、幼苗期:指出苗至现蕾这一时段,该期农业措施以壮苗促根为中心,在施促基肥的基础上,早浇水,加强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透性及保墒,从而促使幼苗迅速生长。
苗高15-16厘米前适当干旱,以后及时灌水,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60-70%,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光合效率的提高。幼苗生长适宜温度15-21℃,-1℃幼苗受冻害,-4℃全株死亡。
3、块茎形成期:指现蕾至开花期,该期进入块茎形成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使株高达到最高高度的1/2左右,主茎及叶全部建成。
该期的生长特点是:由地上部茎叶生长为中心转向以地上部茎叶生长和块茎形成同时进行阶段。是决定单株结薯数多少的关键时期。该期存在着养分的制造(合成)、消耗(茎叶生长)、积累(块茎增长)三个生理过程协调问题。既要促进茎叶具有强盛的同化机能,又要控制其徒长。
块茎形成期适宜土温16-18℃,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农业措施要多次中耕除草、培土,若基肥不足要及时追肥,灌水,以满足植株迅速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要,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4、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该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生长为中心的时期,是决定块茎大小的关键时期。对土壤缺水最敏感是块茎增长初期,水分不足常造成畸形块茎,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该期最适宜土壤温度是15-18℃,田间最大持水量80-85%最适宜。
5、淀粉积累期:终花期至茎叶枯萎,茎叶与块茎的鲜重达到平衡,标志着进入了淀粉积累期。
该期茎叶不再增长,块茎的体积基本不再增大,但光合产物大量流入块茎,块茎重量随之增加。块茎中30-40%的干物质是这一时期积累的,是决定块茎品质好坏的重要时期。
该期的生育特点是以淀粉运转积累为中心,块茎内淀粉含量迅速增加。该期栽培的中心任务是防止茎叶早衰,增加光合时间和强度,使块茎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田间最大持水量以50-60%较适,土壤过湿,会造成块茎田间腐烂和降低耐贮性。
6、成熟收获期:植株大部分或全部枯死,块茎周皮木栓化程度较高,并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即达到生理成熟期,成熟的块茎要选择晴天和低湿度土壤及时收获,减少养分呼吸损失和一些病害的传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铃薯
四、马铃薯检疫性病虫害有哪些?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您好!
一般来说,每年的检疫性病害会有所变动,这要看我国农业部每年的公布名单。
马铃薯检疫病1、马铃薯癌肿病,2、香石竹环斑病毒
3、马铃薯帚顶病毒病;有的资料把马铃薯黑粉病也列入。
具体参考农业部资料
防治法:
(1)建立无病留种基地& #40;品种基地应建立在冷凉地区,繁殖无病毒或未退化的良种。
(2)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
(3)一季作地区实行夏播,使块茎在冷凉季节形成,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二季作地区春季用早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收,秋季适当晚播、早收,可减轻发病。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申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5)现代农业绿色无公害生物防治:预防:在病害常发期使用《蔬菜病毒专用》40g+纯牛奶250ml或有机硅5克,兑水15kg喷雾,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控制方案:初发现病毒病株,使用《蔬菜病毒专用》40克+有机硅1包或纯牛奶250ml兑水15公斤,进行全株喷雾,连用2天,间隔5天,再用1次,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后转为每个疗程用一遍药预防进行即可。
供参考,愿您丰收又丰产![笑脸][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