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病虫害防护
东魁杨梅病虫害防护
杨梅病虫害主要有 ,杨梅卷叶蛾,牡蛎蚧,白蚁,天牛爆皮虫,杨梅褐斑病,杨梅疮,杨梅根腐病等
杨梅卷叶蛾 俗称卷叶虫,以幼虫在初展嫩叶端部或嫩叶边缘吐丝,缀连叶片呈虫包,潜居缀叶中食害叶肉,使杨梅新梢危害,树势转弱。
防治方法:在幼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1000倍;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溴氰菊脂乳剂5一10PPM(浓度)。
牡蛎蚧 牡蛎蚧危害杨梅枝条,会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树枯死。
防治方法:抓住第一代若虫盛孵期及时喷扑虱灵1000倍液或速扑杀1000倍液;在2月下旬一3月上旬用50倍灭蚧。
白蚁 白蚁蛀蚀根颈及树干木质部,于皮层修筑孔道,造成树干及主根系损伤,导致树体死亡。
防治办法:1、人工诱杀。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分,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
枝干害虫(天牛爆皮虫) 在杨梅树近地表的主干部危害,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清除主干周围的杂草,将主干涂白,用石灰5公斤,硫磺0.5公斤,食盐100克,动物油100克,水适量调成糊状涂白;钩杀入木幼虫;用一次性注射器将80%敌敌畏原液注射入虫孔再用泥封除虫道。
杨梅褐斑病(杨梅叶斑病) 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通过改善杨梅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如使园地排水良好,并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杨梅园要一年一次深翻,使土壤中含氧量提高,促进根菌活动,多施草木灰等农家肥和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时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在5月中旬和7月上旬,各喷一次8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或1:2:200的波尔多液。
杨梅癌肿病 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
防治办法: 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涂上200倍抗菌剂402,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剪除病枝并烧毁;每次喷杀菌剂农药时都要喷湿枝干,在采摘杨梅时,不要穿皮鞋上树。
杨梅根腐病 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以株施0.5斤一1斤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防治效果好,具体方法是,杨梅树下翻松土壤,深度15一30厘米,范围为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将药剂均匀地撒施在松土上,然后再翻覆土壤。
如何在家种植杨梅树?
种植方法
1定植
杨梅的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已开始转暖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此时定植单株成活率高。品种选择应视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适合苏州西山栽种的有荸荠种和乌紫杨梅。选择健壮、根系丰富、无病虫害的优质苏州西山杨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内填入腐熟厩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5-10千克,适度浅栽,然后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并及时覆土,以免露根。苏州西山杨梅雌雄异株,定植时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2肥水管理
当年林地可间种一年生菜、药或绿肥,以提高土壤肥效。幼树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常年施肥2-3次。成年树一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农家肥或过磷酸钙1-2公斤;或每株施硫酸钾1千克加尿素0.2千克,或尿素0.25千克加焦泥灰15-20千克。施后即覆土。第二次是在采果后,占全年施肥量50-55%,按多结果多施肥的原则,逐株在树冠滴水线下开10-20厘米的沟,施氮肥0.5-1公斤,0.3-0.5公斤的磷、钾肥和30-50公斤土杂肥覆土。苏州西山杨梅树的肉质根容易损伤,开沟挖穴时避免伤根。果实发育期还可追施叶面肥,可喷施 0.2-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l-2次。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渍水等工作,确保苏州西山杨梅的优质、高产。
3整形修剪
杨梅树形以自然圆头形为主。幼树的修剪主要是定干造型,培养早实丰产的树体。一般采用“一干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冠。即对定干后萌发的新梢,选留3-4个生长强健、方位分布均匀、相互间有一定距离(约20-30厘米)的枝条作主枝,并在各主枝上选留2-3个副主枝或侧枝,使之分布合理,层次分明,在3-5年内基本形成树冠骨架。成年树的修剪主要是培养丰产的群体结构,调节生长与结实的关系,促进持续、优质、高产。整形修剪分为夏剪(开张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拿枝、刻剥等)、冬剪(疏删、回缩、短截)。
生长与结果的人工调控
4病虫害防治
杨梅的抗逆性强,病虫害极少发生。不过,因生态环境变迁大范围的种苗交流,因地制宜搞好病虫害观察和综合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虫害有长白蚧、卷叶蛾和袋蛾类害虫。主要病害有褐斑病、赤衣病[2] 、癌肿病等。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剪除病枝和枯死枝;做好冬季清园,清除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