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魁杨梅病虫害的几个问题!
关于东魁杨梅病虫害的几个问题!
1.幼果期怎样防治虫害、叶斑病用什么药。主防卷叶虫,果蝇,金龟子,蛎蚧,天牛爆皮虫,白蚁,叶斑病,杨梅疮,根腐病。
卷叶虫主要危害杨梅的嫩梢,影响枝梢的花芽分化,从而影响次年的产量。无公害防治方法为:采果前采取人工抹除夏梢,采果后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嫩梢2-3次,就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果蝇主要以成虫舔吸杨梅果实,使杨梅果实出现伤口,给病菌入侵创造了条件,诱发杨梅采前果实腐烂病的发生。同时,果蝇成虫在杨梅果实上产卵,使杨梅果实生虫,严重影响杨梅果实的质量。目前,果蝇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为:在杨梅硬核期,于杨梅树下悬挂装有水果汁1000倍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的容器,诱杀果蝇成虫,并定期更换毒饵。一般1亩果园挂1只,就可有效地控制果蝇为害。
金龟子主要为害杨梅叶片和果实,严重时吃光全树的叶片和果实,造成杨梅绝收。防治金龟子的农药种类很多,但此时杨梅时实已近成熟,如喷药防治,安全隐患很大。目前,大部分无公害杨梅基地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般50亩果园安装1只振频式杀虫灯,只要及时清时诱杀到的害虫,就可有效地控制金龟子为害杨梅。
牡蛎蚧 牡蛎蚧危害杨梅枝条,会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树枯死。 防治方法:抓住第一代若虫盛孵期及时喷扑虱灵1000倍液或速扑杀1000倍液;在2月下旬一3月上旬用50倍灭蚧。
天牛爆皮虫主要在杨梅树近地表的主干部危害,造成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清除主干周围的杂草,将主干涂白,用石灰5公斤,硫磺0.5公斤,食盐100克,动物油100克,水适量调成糊状涂白;钩杀入木幼虫;用一次性注射器将80%敌敌畏原液注射入虫孔再用泥封除虫道。
白蚁主要蛀蚀根颈及树干木质部,于皮层修筑孔道,造成树干及主根系损伤,导致树体死亡。防治办法:1、人工诱杀。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分,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
杨梅褐斑病(杨梅叶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防治方法:通过改善杨梅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如使园地排水良好,并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杨梅园要一年一次深翻,使土壤中含氧量提高,促进根菌活动,多施草木灰等农家肥和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时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在5月中旬和7月上旬,各喷一次8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或1:2:200的波尔多液。
杨梅癌肿病 “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 防治办法: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涂上200倍抗菌剂402,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剪除病枝并烧毁;每次喷杀菌剂农药时都要喷湿枝干,在采摘杨梅时,不要穿皮鞋上树。
杨梅根腐病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防治方法:药剂防治以株施0.5斤一1斤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防治效果好,具体方法是,杨梅树下翻松土壤,深度15一30厘米,范围为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将药剂均匀地撒施在松土上,然后再翻覆土。
2.幼果期怎样催熟且防止落果 杨梅对硼元素缺乏敏感。缺硼,落花落果严重,当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为0.09×10-6时,就表现缺硼症状。叶片硼含量在20×10-6~80×10-6均属正常。缺硼时,可在花芽萌发初期至开花期喷布0.2%硼砂加0.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1~2次,或在冬季(11月)土施,每株撒施硼砂50g左右。
3.怎样使得果实发育良好,又黑又大 施肥原则增钾少氮控磷。根外追肥在杨梅上应用较为普遍,主要是在果实生长期应用。花期喷0.2%硼砂液,果实生长期喷0.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或高效稀土液肥1200~1500倍液等,促进叶片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改善果实品质,一般应用1~2次为宜,若次数过多,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影响果实品质。
杨梅怎样种植?
1 林地选择与整地。杨梅喜湿耐阴,树冠大,根系分布广,杨梅园要求建在海拔低于800米,坡度小于45度,腐殖质层厚的,pH值为4.5-5.5的酸性黄壤、红黄壤,向阴通风,便于集约经营,交通运输方便的山地、丘陵、光照不强、土层深厚之地。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在光辐射较大、热量充分、冬春季积温较高、夏秋降水分布适度偏少的小气候条件下,优质、丰产性更显著。
整地应因地制宜,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坡度较小,坡面平缓的林地,开设环山梯土或梯田挖穴;坡度较大,地形复杂的林地,也挖1米见方的鱼鳞穴或三角形穴,在以后的抚育中逐步改为窄带形梯土。
2、定植。杨梅的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已开始转暖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此时定植单株成活率高。品种选择应视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适合我省栽种的有荸荠种和东魁杨梅。选择健壮、根系丰富、无病虫害的优质杨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内填入腐熟厩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5-10千克,适度浅栽,然后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并及时覆土,以免露根。杨梅雌雄异株,定植时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3、肥水管理。当年林地可间种一年生菜、药或绿肥,以提高土壤肥效。幼树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常年施肥2-3次。成年树一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农家肥或过磷酸钙1-2公斤;或每株施硫酸钾1千克加尿素0.2千克,或尿素0.25千克加焦泥灰15-20千克。施后即覆土。第二次是在采果后,占全年施肥量50-55%,按多结果多施肥的原则,逐株在树冠滴水线下开10-20厘米的沟,施氮肥0.5-1公斤,0.3-0.5公斤的磷、钾肥和30-50公斤土杂肥覆土。杨梅树的肉质根容易损伤,开沟挖穴时避免伤根。果实发育期还可追施叶面肥,可喷施 0.2-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l-2次。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渍水等工作,确保杨梅的优质、高产。
4、整形修剪。杨梅树形以自然圆头形为主。幼树的修剪主要是定干造型,培养早实丰产的树体。一般采用“一干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冠。即对定干后萌发的新梢,选留3-4个生长强健、方位分布均匀、相互间有一定距离(约20-30厘米)的枝条作主枝,并在各主枝上选留2-3个副主枝或侧枝,使之分布合理,层次分明,在3-5年内基本形成树冠骨架。成年树的修剪主要是培养丰产的群体结构,调节生长与结实的关系,促进持续、优质、高产。整形修剪分为夏剪(开张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拿枝、刻剥等)、冬剪(疏删、回缩、短截)。
5.生长与结果的人工调控
(1)、抑梢促花保果。对于5年生以上生长势旺盛的未投产树、初结果幼树及生长势旺结果少的成年树,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同时,于10月至翌年3月(以11月为最适期)土施多效唑。方法为:将树冠投影面积内的土扒开,以见细根为度,将定量的多效唑与30倍左右的细土拌和后均匀撒在树冠下,然后覆土;或在开花前喷800pp多效唑,抑春梢保花果,终花期喷20-30ppm赤霉进行化学保果,3月上旬喷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10天喷一次,连喷2次,以提高座果率。5年生以下的幼树不宜施用。土施只可每隔4-5年进行1次,叶施也要间隔 1-2年进行1次。
(2)疏花疏果。一般于2月至3月中旬,对花芽分化过多的大年树,全树均匀短截结果枝1/5-2/5,同时每株施尿素等速效氮0.5-1千克,促发营养梢;或在盛花期用“疏5”200倍液或“疏6”100毫克/千克液进行化学疏花。疏果多在谢花后20天,根据树体挂果数,适量进行,一般是树冠上部多疏少留,下部少疏多留,通常进行2-3次;也可视树势灵活进行。
6、适时分批采收
杨梅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在全树 20%果实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1次。以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宜,避免雨天或雨后初晴时采收。杨梅果实无果皮保护,极易擦伤,应轻采、轻放、轻运。所采果实盛于底部和四周衬有新鲜蕨类或柴草的小竹篮或小竹篓中,随采随装,减少挤压。每篮 (萝)不宜超过5千克,以利于果实完好、新鲜、好销。
7、病虫害防治。杨梅的抗逆性强,病虫害极少发生。不过,因生态环境变迁大范围的种苗交流,因地制宜搞好病虫害观察和综合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虫害有长白蚧、卷叶蛾和袋蛾类害虫。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癌肿病等。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剪除病枝和枯死枝;做好冬季清园,清除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药剂防治:癌肿病,可在春、秋两季季雨后,先用快刀削除病瘤,然后在伤口涂“402抗菌剂”50-1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200ppm进行消毒保护,15天后再涂一次。褐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洒树冠,7-10再喷一次,连喷2-3次。